分享网站:
名家风采

张菱儿[北 京]:公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提起经典歌曲,我耳边就会响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那威武雄壮的旋律:“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支歌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由诗人、学者公木作词,郑律成谱曲。

1939年,公木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宣传科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时,一天,著名大鼓演员吕班兴冲冲地领来一个人,对公木说:“博士,给你介绍一位新战友——郑律成。这下齐了,你写词,他谱曲,你俩正好可以配成一对儿了!”

吕班领来的是刚到延安的朝鲜籍音乐指导郑律成,他被安排住在公木隔壁的窑洞里。从此,俩人经常串门儿,谈文学,聊音乐。有一次,郑律成来找公木时,看到桌上有一首刚写完的诗,那是公木有感于夜晚站岗写下的《子夜岗兵颂》。郑律成看了很喜欢,就悄悄拿走谱上了曲。隔了两天,郑律成唱给公木听,公木特别高兴。

不久,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组曲“黄河大合唱”唱遍延安,轰动全国。郑律成就跟公木商量,要不咱俩写个“八路军大合唱”?公木说:“行。”但什么是“八路军大合唱”呢?这既不是领导布置的任务,也没有人指导怎么写,公木就自己琢磨:“八路军大合唱”得写八首歌吧。

拿起笔,诗人充盈许久的情感喷薄而出,他把抗战三个阶段写成一个大兵团的形象,而不是游击队的形象。其实在1939年,抗日战争尚处在敌强我弱的战略防御时期,还没有形成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只能以游击战为主,集小胜为大胜,逐步扩大抗日武装和建设抗日根据地。公木则从《论持久战》的美好预言出发,着重写的是准备反攻时期和战略反攻时期。

首先创作出来的歌词是《八路军军歌》。公木对八路军的理性认识,集中表现在歌词中:“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决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钢刀插在敌胸膛。//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誓复失地逐强梁!//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落在我们双肩。”

接着,他又创作出了《八路军进行曲》,原词是这样的:“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坚决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在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抗战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疆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敌人的后方。/向前 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岗!”

然后又写出了《快乐的八路军》《骑兵歌》《炮兵歌》《军民一家》《八路军和新四军》,加上之前的《子夜岗兵颂》,共八首歌的歌词。

郑律成拿到歌词后特别兴奋,也想尽快谱成曲。但是,延安的条件非常艰苦,连架手风琴都没有,郑律成就靠敲着白茬桌子找节奏,嘴里一边哼唱,有时还要到山上去敲石头,面对田野找灵感。有一次,公木看到郑律成从山上回来,手指关节处都敲破了。

几个月后,郑律成在调到抗日军政大学的音乐系后才完成了“八路军大合唱”组曲。

1939年冬天,“八路军大合唱”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首演。八首歌的歌词朗朗上口,曲调热情豪迈,既有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一经演出,便迅速唱遍各抗日根据地,其中《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广。

“八路军大合唱”谱写成的第二年夏天,总政宣传部长萧向荣邀请公木和郑律成在延安青年食堂吃了一顿红绕肉和三不粘,并鼓励他们“再写、多写八路军。”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当周扬同志向毛泽东主席介绍公木是“八路军大合唱”的词作者时,毛主席亲切地伸出手,紧紧握着公木的手说: “写兵好,唱兵好,演兵好。希望你以后多写一些反映兵的作品。”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尤其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八路军进行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的军队高唱着它进行了三大战役,高唱着它百万雄师过大江,高唱着它从胜利走向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它还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演奏曲目,在天安门前奏响。随后,历经过几次改名后,确定歌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由邓小平亲自签署命令,颁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公木不是专业的词人,写歌词只是偶尔为之。他还有一支歌值得一提,它就是创作于1963年的《英雄赞歌》。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编导武兆堤、主演田方和作曲家刘炽找到公木,邀请公木为电影《英雄儿女》作词。公木看完没有剪辑的电影毛片,很受触动,用了一晚上,就把这首歌的四段歌词写好了。等到与编导和作曲共同推敲定稿的时候,《英雄的赞歌》变成了三段,根据导演和作曲家的建议,把第四段改为“和词”,分别放在前三段每一段的后面。这样一首充满阳刚壮烈之气的歌词便产生了。如今,《英雄赞歌》已经被人们传唱了半个多世纪。

作者简介:

张菱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东城区作协常务理事。出版少儿成长小说、童话《爸爸的蛋糕》《乌头花开》《狗牙花飘香》《一蹦一跳的日子》《哭鼻子仙儿》《糊涂仙儿灶王爷》《四蛇童子》等一百余部。曾被《儿童文学》杂志评为“十大魅力诗人”、被《大灰狼画报》评为“十大金牌作者”,被中国版协评为“桂冠编辑”等,部分作品曾获冰心图书奖,被中国作协选为重点扶持作品,入选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读物;《奶奶的蛋糕》等被翻译成西班牙语、英语、法语、蒙语等;《乌头花开》被拍成15集动漫。


责任编辑:春  子

二审编辑:王  芳

终审编辑:王  如



点击量: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