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网站:
校园散文

刁江波[黑龙江]:你家孩子凭什么拼过人工智能?



先来给大家讲一首诗背后的故事。这首诗写于107年前的英国,当时在诗人拜伦的故乡诺丁汉市发生了一件事:镇子上的工厂老板采用蒸汽机械取代了人力手工织袜子的劳动。贫穷的劳工们吃不上饭了,他们自称是“伍德分子”,冲进工厂,砸碎了那些织袜子机器。遭到逮捕后,被判处有罪,甚至是绞刑。当时拜伦慷慨激昂地在法庭上替这些工人们辩护,但是,这些人还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拜伦当时写下了这首《“编织机法案”编制者颂》,发表在《伦敦晨报》上。节选几句如下:


造人诚容易,机器可难得。

人命不值钱,袜子价挺高。

舍伍德的绞架使山河生色,

显示出商业和自由的繁荣!


2015年,美国的查普曼大学公布过一项针对美国公民最恐惧事件的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是恐怖主义;排在地震、犯罪之前的第二位,就是机器人取代劳动力。一百多年过去了,机器取代人工的事情从未停止过。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虚拟学霸“华智冰”在清华大学开启了学习研究生涯,雄安新区无人驾驶汽车也投入使用了,特斯拉正致力于开发人形机器人,并预计其有望在10年内走进千家万户,承担厨师、园丁乃至性伴侣等角色。

在这个节点上,我们国家在机器人方面投资了数十亿元人民币,在工业领域已经启动了大规模自动化项目,将把数以千计的先进机器人装配到工厂中。拿广东为例,明年的发展目标是:工厂实现80%的自动化。随着这种趋势,司机、售货员、厨师、工人、银行职员、教师、律师、医生等职业的岗位都可以由机器替代。

根据最新世界经济论坛的估计,今天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中,有65%他们将要从事的工作,目前尚未存在。

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未来很多岗位不再需要劳动力,而是需要创造者,去发明创造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说明从现在起,新的世界游戏规则已经开始了。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由数字和机器创造奇迹的时代。

三十年后,我们可能每过三五年就得换个职业,可能要面临如何管理超高智能机器人、可能要学着适应自己被基因工程打造的新身体等等,一切皆有可能。人工智能在认知、精确度、力量方面比我们强,我们呢,处理复杂事物的合成和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比它们强,因为是我们创造了机器人,我们人类的大脑是最强大的。

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标准化的教育。这是为19、20世纪的工业经济体系设计的,它需要改进,成为真正培养智力进步的机构。教育的目的是学会思考,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就是片面的智慧观、生存观。在这里我说明一点,孩子在学校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学习知识体系,建立宏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片面的知识点。你记性再好,也没有机器复制得快,粘贴得多。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机器都已经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的今天,我们人类更需要拥有创造力,才能掌握命运的主动权。也许很多人觉得这种能力是属于少数人的,是属于天才的,其实不然,科学家们已经通过研究和实践告诉我们: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有规律可循的。我来举几个例子:

1、分解(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例如,垃圾的分类回收;2、改变局部功能,例如,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启瓶器、剪刀等;4、组合,例如,冷热水混水阀;5、嵌套思维就像俄罗斯套娃,火箭推进装置、轴承、二极管很多领域都应用;6、反向作用,例如,跑步机等等。

创新的方法经过总结一共有40种,其实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破现有的条条框框,寻找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命运。如果你还想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生的未来保留一点控制权,就得跑得比算法更快,要在它们之前就认识你自己。

我们也许完全不知道2050年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未来的人类将如何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与其他物种不同的,我们人类特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这就是人类特有的原力,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而读写童诗就是启蒙这种能力有效的实践方法之一。它是从小进行的思维体操锻炼,能够释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轻松加愉快、润物无声的好方法。

众所周知,父母的大格局是滋养成全孩子的力量。每一位负责任的家长都是家庭里面最优秀的CEO,是有觉知的、新一代负责任的好家长。请你们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到童诗的世界,一起超越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诗教,开发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们的自我原力觉醒,迎接未来。

现在,我们来看看童诗里有什么:童诗里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童诗里有自由、有发现新世界的眼睛;童诗里有故事、有爱、有趣味;童诗里有历史文化、有真善美、有梦想——这真是一个丰富的魔法世界。

在诗里一切都可以发生,没有思维的局限性。我们来看看,童诗里经常用到的比喻法:把某些事物或现象类比为另一种事物和现象的方法,这和孩子天然的思维方式一样,让原有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加孩子们的想象力。

通感也是童诗里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是 “以感觉写感觉”。各种感觉器官间都可以迁移,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各种官能可以转移,不分界限。这种手法扩大了语言的张力,可以锻炼小朋友们的抽象思维和触感迁移能力,起到拓展认知思维的能力。

现在是电子传媒的时代,我们又称之为“读图时代”。电影、电视、图画、电子游戏的画面等等,对成长期的孩子,虽然有激发他们想象力的作用,但这种想象毕竟是直接的、确定的,也最容易被类型化、程式化。它让我们的孩子只有被动接受和感知的自由,挤占了自我创造和独立想象的空间。这就相当于把孩子的大脑当仓库,不停地往里面装,我们应把这里当成能够改变世界的魔法空间。

如何挽救孩子想象力的缺失呢?阅读诗歌就可以保护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诗歌可以激活孩子自身潜在的、精神自由与想象空间,这不仅有利于个体生命的发展,甚至对整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也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童诗是关注人类的幼年时期,关注孩子们心灵的艺术奇迹。在孩子教育方面,完全可以承担起包括文学、艺术、美学、思想等多方位的精神气质养成和社会教化功能。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上,诗歌不应缺席,而且它的操作成本可以说是最低的。你送一本童诗集给孩子,种下的是想象力、创造力、审美等原子核裂变式的、最神奇的种子,它在几十年后会结出传奇,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惊叹。

人生是一本书,封面是父母给的,内容是自己写的,厚度由命运决定,希望它的精彩程度可以是一本诗集。



作者简介:

刁江波,女,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黑龙江卷》编辑、东方儿童文学网编辑。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经典短诗·当代方阵》《中国当代诗歌·精华卷》《春天不会迟到》《纸上童音》《童声中国》《奔跑的蜡笔画》等。著有话剧《选择》《寻梦呼玛》、长篇报告文学《关东嘹亮》《张桂梅的故事》等。获全国首届“文章杯”高考语文“下水作文”二等奖、第二届“谢灵运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金画眉”全国特别优秀儿童剧本奖等,曾获得《少年诗刊》“星光诗人”称号。


责任编辑:春  子

二审编辑:王  芳

终审编辑:王  如



点击量: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