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当第一滴雨落到毛线球小镇时,小镇的居民们就知道,雨季来了!
“噼啪!噼啪!噼里啪啦!”各家各户纷纷关紧了门窗,准备雨眠。
就像动物冬眠一样,毛线球小镇的居民们习惯在雨季来临的时候进行集体雨眠。他们会爬进温暖干燥的毛线被子里,美美地睡上一大觉。等雨季走了,雨过天晴,再纷纷醒来,晒晒太阳,晒晒心情,然后精神饱满地开始日常生活。
一户毛线球家里,毛线球妈妈把小毛线球哄上床,掖上被角,讲了几个睡前故事,其中包括讲了很多遍的雨怪故事。每个毛线球小镇的孩子都是听着雨怪的故事长大的。雨怪会在雨季出现,它平时沉睡在野玫丛里,雨季来临,它就醒来了。从野玫瑰丛里爬出来,来到毛线球小镇。
雨怪最喜欢吃毛线球了,所以毛线球们在雨季里都要雨眠,躲过雨怪。
小毛线球打了个哈欠,进入了梦乡。比想象的容易很多,毛线球妈妈松了口气,圆滚滚的身体一下子松懈了下来,睡意向她袭来,她悄悄退出小毛球的房间,躺在自己的床上很快睡着了。
当整个房子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时,小毛线球偷偷睁开了眼睛。没错,他是装睡的。他是个好奇心超强的小毛线球,一直好奇雨怪长什么样,他对雨怪喜欢吃毛线球表示怀疑,毛线球不好吃,毛毛的长长的,吃到肚子里不得变成乱麻一样才怪!雨怪有多愚蠢才喜欢吃毛线球呢?
“沙沙沙!沙沙沙……”毛线球小镇的雨密了起来,整个小镇笼罩在雨的世界中。
小毛线球偷偷溜出了家,他要去寻找雨怪探个究竟。他还带了武器——两根锋利的毛衣针。
小雨落在小毛线球身上,凉丝丝。整个毛线球小镇除了雨声,一点别的声音都没有,一个毛线球也看不到,更别提什么雨怪了。
小毛线球向镇外走去,也许,雨怪正在来的路上。小毛线球觉得自己长大了一些、沉重了一些,他想,一定是自己更有力量了,更不怕什么雨怪了。
路上空荡荡的,忽然,从草地里蹦出几只雨怪……不,几只小青蛙。小毛线球收起刚才胡乱舞了几下的毛衣针,我就说嘛,雨怪不能这样小。也许雨怪刚刚醒来,还在野玫瑰丛里伸着懒腰。毛线球小镇外长着一片野玫瑰丛,因为雨怪的故事,毛线球居民们很少到野玫瑰丛来玩,小毛线球决定去野玫瑰丛一探究竟。
雨中的野玫瑰丛真是美极了。每一棵野玫瑰树的叶子在雨水的滋润下都油亮亮的,每一朵花都娇艳艳的。野玫瑰们开心地聊着天,忽然,一个泥球一样毛绒绒的东西滚到了野玫瑰丛下,把她们吓得花容失色,难道是一只大老鼠?大老鼠怎么还带着两根毛衣针?
哈哈,野玫瑰们仔细看才发现这是一个湿答答、脏兮兮的小毛线球,他已经吸足了水分,再也走不动了,看来最后这一段路是滚过来的。
小毛线球想站起来跟野玫瑰们问好,但是他的身体太重了,根本起不来。他只好躺在地上跟野玫瑰们打招呼,顺便打听一下,雨怪在哪里?
雨怪在哪里?野玫瑰们大笑起来,哪来的什么雨怪。如果非要说有雨怪,那就是雨了。现在到处都是雨,每一滴雨都是雨精灵,她们太爱雨精灵了,她们雨精灵的帮助下梳洗打扮储存水分,这样可以在晴朗的日子里安心的享受日光。
但是小毛线球好像明显适应不了雨精灵,她们邀请小毛线球留在这里,等雨季过后再回家吧。
这个建议再合理不过,小毛线球已经吸饱了雨水,根本不能动了。
野玫瑰们用长长的枝条手臂把小毛线球挂到野玫瑰丛上,雨水把小毛线球洗干净了。她们再把小毛线球挂到野玫瑰丛里,野玫瑰的无数片叶子为他遮成一个大伞,这是一个没有雨的小世界,可以供小毛线在这里休息,小毛线球滴答滴答地滴着水。
野玫瑰树上长满了刺,可是她们很小心注意不要扎到小毛线球,这是第一个来拜访她们的小毛线球。之前根本没有毛线球来这里,他们都怕野玫瑰的刺。但事实上野玫瑰们很喜欢毛线球,自然不会用尖刺招待它。
小毛线球有点想家了,家人们都在干什么呢,当然是在雨眠。可是自己换个地方完全睡不着。当他能动的时候,发现野玫瑰丛里长着很多藤条,于是拿毛衣针把藤条织成漂亮的藤条帘子,他有点后悔之前太贪玩而没有跟妈妈多学点编织花样,现在只会简单的织法。但野玫瑰花们很喜欢这种质朴的藤条帘子,反正她们也没见过更漂亮的。再说,论漂亮,谁有她们漂亮呢!
雨不知疲倦地下来很久,终于,雨季结束了,最后第一雨滴落到大地之后,小毛线球告别了野玫瑰花们,回到家,悄悄钻进被子里。
太阳普照着毛线球小镇,“噼啪!噼啪!噼里啪啦……”一阵开窗的声音响起,毛线球小镇的居民们醒来了,纷纷开窗迎接阳光的到来。小毛线球的妈妈醒来了,她悄悄走到小毛线球的窗前,这孩子睡得正香呢!被子有点潮湿,但没有难闻的潮味,反而有一种淡淡的玫瑰香。她轻轻抱起被子以及里面的小毛线球,放到外面的长椅上,阳光正好,小毛线球越睡越香,多睡一会吧!毛线球妈妈怜爱地看着小毛线球,这是它经历的第一个雨季,开始的第一次雨眠呢!
(原载《广东第二课堂》)
作者简介:
姜冰,小说和童话作品见《小十月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小溪流》《少年月刊》《意林绘本》《童年阅读》《红蜻蜓》《中国儿童少年》《广东第二课堂》《学生家长社会》《语文报》等杂志。
责任编辑:木 糖
二审编辑:王 芳
终审编辑:王 如
点击量: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