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 龙舟争渡 前进 前进
端午节 我的思绪随着龙舟在诗中前行
一首首关于端午的诗
把我带进唐诗宋词之梦境
我到文秀《端午》中过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的开始与设立 只是民间传说
是为了纪念屈原 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到殷尧藩《七律端午》中过端午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年少时 每逢佳节总是特别高兴
而当老去 却在节日中生出感慨万分
我到杜甫《端午日赐衣》中过端午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端午佳节 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
恩宠有加 我感到非常有幸
我到李隆基《端午》中过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节的时候 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
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有点烦闷
我到苏轼《浣溪沙》中过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兮。”
是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
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洗清
我到赵蕃《端午三首》中过端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
像是为爱国诗人屈原喊冤陈情
我到张孝祥《浣溪沙·端午》中过端午
“岁岁酬端午,人间尽安康。”
每年都会以某种方式来纪念和庆祝端午节
希望所有人都生活幸福 健康太平
我到王迈《念奴娇·寿洪运管·五月初五》中过端午
“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
后院美丽的女子争相劝酒
人们用彩色丝线在手腕上缠绕得很紧
我到陆游《春晚叹》中过端午
“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是准备一些米糕
喝得大醉来过端午节 好心情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
端午节 我的思绪随着龙舟在诗中前行
我到诗中过端午 流连忘返 在梦境
诗中 星光灿烂
望星空 数星星 数着数着
我想起一个个写星光的诗人
诗中 星光灿烂
星光 对着我眨着神秘的眼睛
我到苏轼《夜行观星》看星光
“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大的星宿光茫四射 互相照耀
小星星密密层层聚一起 好像喧闹在沸腾
我到吕敞《潘安仁戴星看河阳花发》看星光
“行春潘令至,勤恤戴星光。”
春天来临时 潘令来到河阳
努力治理好政务 使人民安居乐业 关怀民生
我到陈普《毛诗·小星》看星光
“名分存存不敢忘,衾裯来往岁星光。”
名分始终铭记心中 不敢忘记
日常琐事 如同被褥的更换 流逝岁月见证
我到徐夤《府主仆射王抟生日》看星光
“李树影笼周柱史,昴星光照汉酂侯。”
李树的影子笼罩着周朝的柱史(指老子)
昴星的光芒照耀着汉朝的酂侯(指韩信)
我到无名氏《律按黄钟馀七日》看星光
“台星还又照,相映寿星光。”
台星回来又照耀
与寿星的光辉相互映照 长寿与吉祥
我到王庭珪《点绛唇·玉漏春迟》看星光
“天半朱楼,银汉星光射。”
在夜空中 高耸的红色楼阁仿佛伸向天际
在楼阁上空 闪烁银河中的星光
诗中 星光灿烂
星光 对着我眨着神秘的眼睛
望星空 数星星 数着数着
我想起一个个写星光的诗人
银河 在诗中拉长
夏天的夜晚
我把银河仰望
走进一首首诗中
我看见银河 在诗中拉长
我在李商隐《辛未七夕》中将银河仰望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上天早已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
何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光
我在徐铉《陈侍郎宅观花烛》中将银河仰望
“今夜银河万里秋,人言织女嫁牵牛。”
今晚银河澄澈如水
有人说织女嫁给了牵牛郎 喜事一桩
我在尹鹗《深秋寒夜银河静》中将银河仰望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
静谧而清冷的深秋夜景
银河宁静 月光洒满深院 亮堂堂
我在张含《遣兴》中将银河仰望
“城接银河通沆瀣,江连铁柱锁封疆。”
城池的建筑与银河相连,
大江则像铁柱一样守护着领土的边疆
我在顾况《宫词五首》中将银河仰望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河。”
月宫影移 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
卷起水晶帘来 我似乎靠近银河旁
我在刘禹锡《浪淘沙》中将银河仰望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 一起去
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
我在王国器《踏莎行·巫峡云涛》中将银河仰望
“何年凿破白云根,银河倒泻惊雷吼。”
在什么时候凿开了那白云的根部
使得银河水倾泻下来 如同惊雷在轰响
我在毛文锡《浣溪沙》中将银河仰望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
每年的七夕都如期而至
从未失信 银河水波清浅 白云悠荡
“银河初转水横流,星史人催报晓筹。”
“银河横夜宇,牛女渡情长。
…………
夏天的夜晚 我把银河仰望
一首首诗中 我看见银河 在诗中拉长
作者简介:
程谱,原名程玉生,安徽怀宁人,著名作家。中国儿童诗研究会理亊,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安徽省作协、音协会员。《中国儿歌大系》编委,《巴渝儿歌》副总编,曾任“童声里的中国”等大赛评委。在《人民日报》《儿童文学》等几百家报刊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万余件。曾获“世界华文儿童合唱歌曲”一等奖、中国校园图书奖等。出版《小小机灵猴》《捕捉流星的孩子》《快乐启蒙直通车丛书》等42本书。《绿色的电话线》《舞龙》等选入中小学幼教材。
责任编辑:孙 红
二审编辑:木 糖
终审编辑:王 如
点击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