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满坑洼、黯淡无光的月球,通过反射太阳的光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来到人间,于是成为了美,明月来相照。
月亮常被用于文学创作中,英国作家尚且用《月亮与六便士》命名他的作品,足以看出他对月亮怀有的一种情感。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国,便更无需赘述,由古至今月仍被赞颂。那么为何这常处于变化中的月被如此称赞歌颂,以至于变成一种文化,见证着文学的发展,这定是与月的种种品质有关。
明月可象征圆满,它在中秋时节如圆盘,于是得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纵使悲剧往往更能直击人心,能给人带来更多思考。中国人也更偏爱阖家团圆的喜剧,幸福的故事也传递出快乐与团圆,就像圆月一样,每一部分分别养精蓄锐,在经历了种种情感后汇为圆月,回归本真,体会最为轻松的环境,最为纯洁的美好。
明月总寄托情感,诗仙李白十诗九言月,他对月的偏爱似乎能胜过酒,举环以邀明月,他对语言的把握是恰到好处又流露潇洒。送别友人王昌龄时,他再次提起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对月是抱以最无理由的信任的,将同情、担忧、愤怒、思念都寄托给它,把复杂情感揉碎成银白月光,照向友人的路。诗人的愁绪被诉说给月,我却想到了一句诗:守得云开见月明。
明月无私而宽容,照射到每一个地方。古有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今,我也充分何会到了月的宽容,那是世界上所有生命都能品味,共享的。新年期间,本是一年到头最热闹的日子,却因新冠肺炎的疫情被截胡。我也无法与在国外留学的表姐相见,但她为我拍来了一张隔着万水千山的月亮。
此时此刻,我才真正的与那些偏爱咏月的创作者感同身受。月亮是如此美,银辉洒向大地,温和地驱散黑暗中的恐惧。它如此无私,让人们把叠加的复杂情感又叠加在它身上,但它将情绪不断积累,练就一轮圆满。
无论千百年前还是现在,月都坚持着以一己之力,打破物理距离的束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将一切归到一处。于是,我也将所能描述的一切美好的句子归到一处赠予它,来表达我的赞美。只盼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有明月来相伴。
作者简介:
张雅琳,大庆市69中学学生。
指导教师:董丽丽
(责任编辑:王如)
点击量: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