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什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如果月亮是个白玉盘
为什么挂在天上
那盘里的佳肴
都被谁吃光了
如果月亮是面镜子
为什么浮在云端
那梳妆的仙女
难道藏在云彩背后吗
导读:顺着李白的两个比喻,我脑中冒出一连串的疑问:盘子是用来装好吃的东西的,却为什么挂在天上呢?盘子里光光的,那盘里的佳肴被谁吃了?月亮是镜子,那它浮在云端给谁照呢?如果是仙女在梳妆,为什么又看不到她的身影?诗贵在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为了等鱼儿上钩
我坐在河边一动不动
苔藓弄湿了我裤子
我忍住了
草茎不停地挠我痒痒
我忍住了
蝴蝶飞到我眼皮底下
我假装没看见
蚂蚁趁机叮我脚掌心
我也咬牙坚持
忽然有人大声来问路
吓得我连忙打手语:
没看到我在钓鱼吗
小点声好不好
导读:读着胡令能的诗,我仿佛来到了小儿垂钓的河边,成了钓鱼的小孩。我想象自己是怎样克服各种干扰的,于是一个个细节浮现在眼前。尤其想到鱼就要上钩的时候,忽然有人来问路,好不令人心急。阅读贵在进入情境去体验。
捕 蝉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着黄牛悄悄地
来到鸣蝉的树下
只见他从牛背上站起身
屏住了呼吸
伸出弯成勺状的小手掌
而那蝉呢
眼角早瞥到了牧童的身影
便先停下了唱歌
只等牧童手掌扑下的瞬间
扑棱棱飞走了
牧童扑了个空
脚下哧溜打个滑
从牛背上掉了下来
导读:袁枚这首小诗寥寥几笔,勾画了一个清幽的故事场景后戛然而止。我不由地想,牧童是怎么捕蝉的?捕到蝉了吗?于是自己变成了那个牧童,一场捕蝉的大戏就开始上演了……
水做了个奇怪的梦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水在脸盆里睡了一夜
冻得慢慢失去了知觉
当她还不知道自己
已经叫做“冰”的时候
一个顽皮小孩把她敲下来
变成了一面银铮
小孩轻轻击打
发出了叮叮咚咚的音乐
可他越敲越来劲
只听一阵玻璃破裂声
冰已化作了满地碎片
小孩搓了搓冻红的小手
感到有些余兴未尽
而水的梦
直到此时才开始苏醒
导读:杨万里的这首小诗生动描述了一个小孩玩冰块的情景。我却站在水(冰)的角色去想象它的一番经历。真是别有情趣啊!阅读时,不但进入情境,还能化身不同角色去体验,收获是不一样的。
一场大雪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一场大雪
来得好不如来得巧
纷纷扬扬的雪花
掩盖了脚印和道路
让狡猾的单于
趁夜遁逃在大漠深处
纷纷扬扬的雪花
又像一双无形的大手
悄悄按住了追逐者的
马蹄和弓刀
劝他们穷寇勿追,勿追
不妨留条生路
梦中的月亮什么也没看到
受惊的大雁又飞回了鸟巢
导读:卢纶的小诗包含的信息量很丰富,寥寥几笔勾画了一幅引人入胜、紧张恢弘的战争画卷,可故事的过程和结果呢?诗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而我从历史长河的角度反观当时的战争,想到穷寇勿追的古语,忽发奇想,那队欲追敌酋的轻骑有没有可能取消行动?那位侥幸逃生的单于后来是不是不再好战了?甚至想到这场大雪兴许改变了历史的一些走向呢……
问长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我问奔腾的长江:
一千多年了
彩云缭绕的白帝城还在
称为天险的三峡还在
李白的诗还在
可那神秘的猿猴
那令人心襟迷乱的
长一声短一声的猿啼呢
那荡着轻舟
仗着长剑的诗仙呢
还有他身后繁盛的唐朝
都去哪儿了
长江滚滚前行
只回答我阵阵涛声
导读:时间是沉默的,无情的,也是最伟大的见证者、智者和哲人。在时间面前,最伟大的人也只有短暂的一生,可伟大的诗篇却永远流传。比如李白的这首诗虽历经千年,我们今天读来,其情其景依然如在眼前。长江不会忘记,那激荡的波涛,飞溅着不尽的诗情;时间不会忘记,那飘逸的诗仙,挥洒着无限豪情……
杨柳依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唐/刘禹锡)
若说无晴
为何东边太阳露笑脸
若说有晴
为何西边又细雨绵绵
若说有情
为何那人越走越远
若说无情
为何歌里声声呼唤
我问杨柳
杨柳依依把手摆
我问江水
江水含笑不说话
导读:刘禹锡这首朗朗上口的竹枝词,表面写了一个青年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无晴(情)还是有晴(情)?这个命题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多少人穷尽一生都回答不了。而这首诗展现的绵绵诗意,清纯如江上的一阵清风,柔美如三月的依依杨柳。是那么明朗又含蓄,那么抒情又唯美,那么古老又年轻。谁读了,心扉不会为之摇曳呢?
穿 越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震)
在读一首古诗的时候
我偷偷做了一次穿越
我闭上眼睛
让思想钻进时光的隧道
一眨眼就到了宋朝——
我看到西山张大嘴巴
还衔着那枚红红的落日
我看到风景古朴的乡村
到处是绿树红花
最有趣的是
那个横骑牛背的牧童
一见面就把我当好朋友
把大水牛让给我骑
还摘了一片树叶
教我吹起动听的叶笛
……
导读:青草,池塘,落日,晚霞,牛背上的牧童,悠扬的叶笛……当我轻轻吟诵诗句,一个个美丽的意象不断涌出,我的思想和情感怎能不被吸引和打动?于是,我的脑海里涌现出一个个新鲜的画面,这难道不是一场跨时空的穿越吗?有意境的诗总是能启发人无穷想象。
聪善,诗人教师,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注童诗童话创作,积极倡导儿童诗教。所创作品融“童趣、巧思、梦幻、唯美”于一身,富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大量诗作及文论登上《文艺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儿童文学选刊》《少年诗刊》《十月少年文学》等刊物。在多家专业少儿杂志开设童诗专栏。已出版儿童诗集《梦的翅膀》《谁偷了小熊的梦》《一字一童诗》《藏在节气里的精灵》《古诗童诗对对碰》(上、下册)《藏在古诗里的童诗》(1,2)及童话集《小贝壳童话·谁敲我的门》等。其中《一字一童诗》已输出版权在台湾出版。数十首诗作选入国内各种权威童诗专集。曾获《少年诗刊》“星光诗人”称号等。
编辑:孙 红
复审:木 糖
终审:王 如
点击量: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