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儿被嘹亮的鸡鸣声唤醒,身边不见阿妈。阿妈外出打工三年,还清阿爸治病欠下的债,是不是又要丢下她和阿爸出去打工?
她跑进厨房问做早饭的阿爸:“阿妈呢?”
阿爸说:“去了后山坡,不知做什么。”
黛儿踏着屋外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爬上后山坡,见阿妈站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嘴哈热气暖着手,望着坡下的村子,好像在数数。
“阿妈,一大早你跑到后山上数什么?”她问。
阿妈握住黛儿被冻凉的手,说:“你看看,咱村的炊烟多美呀。”
黛儿转过身,头一次领略山坡下一家一户升起的炊烟,湛蓝色的,真的很美,如诗如画。她不明白阿妈干嘛要冒着严寒跑到后山坡欣赏炊烟?
阿妈说:“朝鲜族有句谚语,没有火的烟囱不会出烟。”
“你是在看谁家的烟囱没冒烟?”黛儿问。
阿妈点头:“咱村有几十户空巢老人,儿女都在外面打工,谁家的烟囱没冒烟,就是没起来生火做早饭,我得下山去看一看,是不是老人病倒了?”
黛儿问:“你为什么要管这些事呢?”
阿妈笑着说:“大家选我当妇女主任了。”
“真的?”黛儿真高兴,阿妈当上村妇女主任就不会外出打工了。
她叫道:“阿妈,你看,郑奶奶家的烟囱没冒烟。”
“可不。”阿妈带着黛儿匆匆走下山坡,郑奶奶果然生病了。
从这个寒冷的早上开始,村里的炊烟装进阿妈心里,也装进黛儿心里。她在村里读小学,有阿妈在家,她心里踏实,每天早晨抢在阿妈前边去后山看炊烟。一家一户的烟囱在晨曦里连缀成片,村子上空飘起一朵朵祥云。初升的太阳就是阿妈那颗金子般的心。
黛儿放学后做小卡片,写上阿妈的手机号和家里的座机号,一家一户贴到空窼老人家的墙上,叫爷爷、奶奶有事就打电话。在家里,她制作外出打工人员的电话表格贴在墙上供阿妈使用。这下,家里乱了,整天电话响个不停,老人,在外打工的子女,大事小事都托咐给阿妈,买药,看病,汇款,还有家里的春种秋收,阿妈忙得像走马灯。她护送老人去县里治病,一去就是十天半月,还把老人接到家里休养。阿爸被吵烦,给阿妈说:“你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揽回了家,你长三头六臂了吗?快把妇女主任辞了吧!”
阿妈非但没有辞职,还当选了村支书。她给阿爸说:“你治病的时候全村人给你齐钱,三十,五十,甚至几元钱,乡亲们说什么了?人怎么可以忘本呢?”
阿爸想起自己治病的往事,悄悄抹起眼泪。
黛儿读完村小学,又去读中学,读大学。城市里不见炊烟,炊烟每天从她心头升起。山村里的炊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关乎每一个人的冷暖。秋去冬来,阿妈青丝变成白发,尽管村里建起卫生所,老年人活动室,但阿妈仍习惯在一个又一个清晨站到房后的山坡上看炊烟。阿妈有事不在家,去山坡上看炊烟的人就换成了阿爸。他们数着村里的烟囱,看到炊烟从一座座屋顶妖娆升起,娗娗如云,脸上才会露出微笑,才下山回家。
黛儿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读完大四准备考研,看到卸任后的阿妈和阿爸也变成空巢老人,她开始失眠,自己要不要报考村官,回村去接阿妈的班?
千里之外的阿妈好像看出了她的心思,给她发来一段小视频——晨曦里的后山坡上站着一个年轻的妇女,在看炊烟。黛儿发语音问:“阿妈,这是谁?”
阿妈骄傲地说:“她是刚嫁过来的新媳妇,‘炊烟值班队’的新成员。”
炊烟值班队?这个新鲜的名字让黛儿振奋。
阿妈说:“在家的年轻妇女自愿加入值班队,轮流去后山看炊烟。”
“太好了!”黛儿笑了,拍手叫好。她感到生她养她的小山村充满了希望。
视频里,山村上空炊烟袅袅,像一朵朵金达莱花,绽放出淳耀与满足。这是山村最生动的时刻,那么亲切,那么和谐,让人陶醉。
(原载《小小说选刊》2022·14)
作者简介:
解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作品散见《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小小说选刊》《散文》《散文海外版》等期刊。出版小说集《兴京街》,散文集《赫图阿拉的月亮》等。
编辑:隋 荣
复审:王 芳
终审:王 如
点击量: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