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网站:
名家风采

阿 成[黑龙江]:住平房的日子




农历的二月初二,专程从海岛回到省城参加首届“太阳岛春龙节”。千里迢迢的疲劳自不待说了,但见家乡老冰如石且屡漱寒风的样子,北归之人总会生出一番感慨,便和出租车司机聊起雪来。司机说,没雪不是什么好事儿。我说,是,雪一下来就可以把细菌杀死,对健康有利。司机说,东北嘛就得有雪。过去的雪有多大呀,两三尺厚,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住平房,一大清早,门都推不开,一看,叫大雪给封住了。

是啊,早年城里的民居多是住平房。但平房与平房不同。道里区多为黄墙铁盖的联体平房,大都共有一个颇广的院子,几株遮阳的高树、几处放杂物的藏房。这些圈院而居的平房人家,风格式样大都介于中西之间。道外区多为青砖黑瓦的平房,或圈儿楼式的民居,既显南国韵味,也弥漫着中原的风习,将“南人北去北人南”的谋生与思乡的滋味,牢牢地凝固在这一砖一瓦之中了。南岗区则多为俄式平房,敦敦实实,洋滋洋味,将“铁路之城”的风度凸现得一览无遗。人间岁月堂堂去,这些自然已是回忆中的城景了。

我对司机说,到了下雪的日子,全院儿的人都出来铲雪,先铲出一条道来,像战壕一样。司机说,是啊。那时候一下雪了,学生都蹬脚滑子上学,嗖嗖嗖,几下就蹬到学校啦。真爽。我说,家里买粮也都是用小爬犁拉回来,非常方便。

似乎这个话题让司机兴奋了。司机说,记得不,一到春天开化的时候,房檐上挂的冰溜子又粗又长,滴答滴答,直往下滴答水儿。现在是看不到了。我说,您今年多大岁数了?司机说,51啊。我说,那你赶个尾儿。司机说,一到下雪的日子,家里蒸的雪里蕻咸菜,真好吃,再搁点油,就着大饼子吃,香啊。那时候买肉不是要肉票吗?就买五毛钱肉,炒芥菜丝儿。我哥和我姐都下乡了,给他们带上一罐子。我说,那时候的人呀,卖肉都买肥的,看膘厚有几指,老妈拿回来好靠大油。他说,对呀,用坛子装,油不坏。炖酸菜,炖豆角的时舀上一勺放里面,那叫一个香。我小时候,还偷着舀一勺大油放在高粱米饭里一拌,放点酱油,那可真好吃。现在放大油的饭还能吃啊?我就笑着点头。他接着说,那时候院里的人团结,一下雪都出来扫雪,没人招呼,也没人命令。谁家来煤来柈子了,小孩子全出来帮忙,干得利利索索的。然后,给他们一人买一根3分钱的冰棍就行了。我说,要是谁家有病人了,邻居们都出来帮忙,推个板车,把病人送医院去。司机说,现在可好,住一个楼谁也不认识谁。我说,可不,好在有个“邻居节”,不然,谁认识谁呀?那时候哇,就是问题青年也知道扶老携幼,看着邻居老头老太太扛重东西回家,一准儿地抢过来帮着送到家去。司机说,对对对。我接着说,谁家结婚了,大喜事儿,邻居全都出来帮忙。那真是热闹。司机说,现在的平房成别墅了,高级了,也不知道做啥亏心事了,院子里又是监控又是狼狗。咱们那时候,大夏天的,家家户户晚上睡觉都开着门。我说,可不是嘛,我晚上上夜班回来,看到院里有一个不认识的小伙子,立刻问他,你哪的?小伙子立刻急了,说,你都问我两次了,我是新搬来的!司机说,是啊。我那时候晚上一回家,就听见邻居李老太太喊,谁啊?我说,我。声音都熟哇,就没事了。人人都负责任。我说,那时候,院子里还有果树,沙果,樱桃,大榆树。春天的时候上树撸榆树钱儿吃,也没觉得那日子过得苦,挺欢乐的。司机说,对啊。一到过年过节,老爸单位发电影票,年轻人去工厂俱乐部看电影,老高兴了。小孩儿去别人家拜年,兜里都塞的满满的,又是糖又是花生。现在那茬儿人老了,见了面还特亲哪。

我在心里想,两代人,胸襟气象如此迥不侔,为什么呢?便长叹了一声说,是啊,多好的日子啊。司机说,是啊,再也没有住平房的好日子喽。司机说,你瞅瞅,现在到处都是大高楼。我整天就像个小蚊子似地绕着楼飞。我说,不过,实话实说,现在的日子可比过去好多了,吃、穿、住,不犯愁了。可这人哪,横看竖看,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儿呢。司机笑着说,我看八成就是缺雪吧。

司机这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我倒是读得懂的。是啊,好日子,得有好心情,好心情靠的是好传统,好传统,要仰仗一代又一代人心心传承。这才是人生顶顶重要的大事。然而此之文化,若是人人不解,五日亦难传也。所谓的“春龙节”,即学生的“启蒙”节,我还认真地把“启蒙养正,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弟子规》讲好啊。

听说,过几天春雪要来了,正所谓好雪知时节呀。想来,在春雪的滋润下面,住平房的也罢,住楼房的也罢,人之心田定会有新的斩获罢。



作者简介:

阿成,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舞台剧等40余部。《年关六赋》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赵一曼女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数十项文学奖。


责任编辑:曼  娘

二审编辑:王  芳

终审编辑:王  如



点击量: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