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网站:
名家风采

渭 北[陕 西]:小说两篇






玉兰花开



老娘不必泪纷纷,

听儿把话说原因:

我父在朝官一品,

生我姐妹共三人。

……


蓝玉仰着脖子,踮起脚,几乎被飘过戏园墙外的秦腔勾去了魂儿。

“吧嗒!吧嗒!”洁白的花瓣砸落下来,蓝玉这次才意识到,这些大勺子一样肥厚花瓣原是三意社戏园墙内那棵开花的玉兰树。每次就只顾入迷地听戏了,可从没仔细看过开花的玉兰。

“吧嗒!”又一朵玉兰花瓣重重地砸在蓝玉额头上,她轻轻地捏起来,放在手掌上,瞬间洁白的花瓣上就有了黑黑的指纹儿。捡了一大早煤渣,蓝玉手指黑漆漆地,这让她怪不好意思。

蓝玉真羡慕那棵戏园里的白玉兰树,可以晨昏都能听戏呢。这样想着,她又为自己的想法觉得好笑了。澄澈蔚蓝的天宇,衬托着雪白的花瓣,仿佛枝丫上堆积的雪。蓝玉可不喜欢西京城里下大雪,城壕边娘娘庙巷子里,北风呜呜吹,屋顶几乎要掀翻,雪下得膝盖深。

蓝玉俯身挎笼子时,却发现半笼的黑煤渣上也落了几片花瓣,那花瓣真像未消融的积雪。

蓝玉每次从城壕垃圾里捡煤渣回娘娘庙巷时,总要痴痴地站在戏园外听上好一阵戏。

三意社戏园子与娘娘庙巷紧对门。

戏园子里不时飘出悦耳的锣鼓声和丝竹声,那声音对于蓝玉来说无比美妙,站着听累了,她就坐在巷口门墩上,嘴里哼着,手里比划着。

蓝玉可从没有进入戏园子看完完整整的一场戏呢。她只能找着机会看一场没头没尾的把把戏,或傻傻地从散戏后那些人的交谈中,逮住一两句跟戏有关系的话也解馋呢。

把把戏让蓝玉看得不解馋。把把戏都是戏园子唱戏,本戏快完时把门人便放场了,一些买不起戏票的大人或者孩子便趁空跑进去一看。

“何先生的《三休樊梨花》那叫一个绝哟!”

“今儿李先生的《王宝钏》看得真过瘾啦。难怪是西京梅兰芳,秦腔正宗。”

……

这些有一搭没一搭的话儿,蓝玉全听进心了,深深地刻在了心坎上,连同那些名角儿闪亮的名字。

蓝玉为了看把把戏,没少挨娘打。可是过后,她一听见戏园外飘出的锣鼓声又按捺不住小鹿一般跳跃的心,常往戏园子钻。



“娘,我想学戏哩!”厨房里,蓝玉烧锅把风箱噼里啪啦拉得脆响,口里不禁唱起戏词来。唱完后,竟然大着胆子对正擀面的娘说。

“学房、戏房,瞎娃地方。女娃学戏干啥?不准再往戏园子跑。”

“戏房咋就是瞎娃的地方?”蓝玉弄不懂娘为什么这么说。她嘴里嘟囔着,使劲拉起风箱来了。

娘就是不同意蓝玉学戏,蓝玉夜里睡醒时,还听见爹与娘谈论她学戏的事,爹也是一百个不同意。

蓝玉迷茫了,学戏咋就成了大人们说的瞎娃地方了。可是她脑子除了戏就是戏,娘也拗不过她,只要听见戏园子锣鼓声起落时,她就疯跑着奔向戏园子。

“老娘不必泪纷纷……”蓝玉时常趁娘外面做活不在家时,就索性拿起笤帚当道具,练习戏园子里学来的各种程式,院子就成了她小小舞台,唱得自我陶醉。烧水时,一手拉风箱,一手拿起捅火棍模仿三意社名家王先生《三请樊梨花》中樊梨花挥舞银枪的动作来,舞得入迷,竟然忘记给炉膛填煤,炉膛火早灭了。

“整天成精作怪哩!”蓝玉学戏有时站炕上,拿起爹用马尾巴做的蝇甩子当拂尘舞,枕头巾当水袖子甩来甩去,遭来娘一阵讥笑。

“玉娃喜欢就让娃唱哩!说不定唱出息成角了。”娘娘庙巷四奶奶时常转悠过来也怂恿蓝玉唱一段乱弹听。四奶奶也喜欢听戏,可跟蓝玉一样只能听把把戏。

一段又一段乱弹……

蓝玉唱得陶醉,四奶奶听得泪汪汪。

唱着唱着,院子里聚集了很多邻居。

娘娘庙巷的上空不时飞过一阵阵鸽子,鸽子回翔在初夏晴空,鸽哨悠远,荡涤着蓝玉心里的埋怨。巷口的国槐撑起一地绿荫,嫩绿的槐花静静绽放,偶尔吹过一缕风,槐花轻轻摇曳,仿佛也被蓝玉的秦腔听得陶醉了。院子瓦盆里的旱金莲垂挂下一串串鞭炮般火红的花朵,西京城里的苦夏真的悄没声息地来了。

蓝玉想,只要能听戏唱戏,再苦的夏也能熬过去。

“三哥,快进屋坐哩!这大老远来。”有一天,蓝玉厨房烧水时,听见屋外爹娘招呼客人的声音。

“玉娃,这是你王伯。”

“王伯好。”蓝玉羞涩地打量着门外进来一个身背三弦的男人。

“玉娃好久不见,又长俊哩。”

蓝玉不好意思地低头,抚弄衣角。

“玉娃快给你王伯倒水喝呀。”

蓝玉招呼着给客人倒水喝,只见爹娘围着客人有说不完的话。蓝玉知道,爹平时热心和善,除过娘娘庙巷邻居时常还有好多朋友来家里。

“王哥,玉娃想学戏为这还跟我闹别扭哩。”

“女娃学戏会不会遭人笑话?”

“女娃咋了嘛,女娃就不能学戏哩!”

……

蓝玉有意无意地在厨房里听着客人和爹娘院子里说话。她想起了,爹曾提过他有一位跑江湖唱三弦的兄弟,见多识广,人也义气,想必就是眼前的王伯吧。

“玉娃,你王伯让你唱一段戏哩。”娘说。

“玉娃,我听你爹娘说了你学戏的事,今天王伯来,只要你喜欢,王伯说服你爹娘。你大胆唱哩。”

蓝玉望望爹又瞅瞅娘。

此时爹娘都点头默许。

蓝玉润了润喉咙,站在院子中间,便开口唱:


与天兵打一仗提心在口,

忍不住痛煞煞血泪交流,

这才是虎难描反为成狗,

此事儿倒做了泼水难收。

……


“嗓子好,我玉娃是老天爷赏这碗饭哩!”王伯频频点头,拍手叫好,“你大胆唱,你爹娘这边伯说。”

“王哥你看这能成吗?”爹说。

“就凭咱玉娃这口好嗓子,我看成。我过几天领个老师来给娃指点指点。”

蓝玉也奇怪了,没想到王伯此言一出,爹娘无不赞成不服。蓝玉心里的埋怨也瞬间消散了。

三天后,弹三弦的王伯真领来了一位身穿素雅旗袍,头发微烫,妙龄的女老师。

“老弟,你们快来看,我把老师都领来哩!”经过王伯热心介绍,爹娘才知道眼前这位妙龄女老师竟然是西京城里大名鼎鼎坤角皇后秦晚春。

“玉娃,快快见过你秦老师哩。”

“孩子,你几岁了?”秦老师捋了捋额头的头发,微笑地望着蓝玉。

“九岁了。”

“你会唱什么戏?唱几段听听。”

“我戏园子学过几段,《王宝钏》《白蛇传》……”蓝玉面对自己崇拜的偶像,佩服得五体投地,激动得立刻就磕头拜师学戏。

“会得真不少,你挑你最熟的唱几段就好。”秦老师打量着眼前这个虽然单薄,却俊秀的女孩。


老娘不必泪纷纷,

听儿把话说原因:

我父在朝官一品,

生我姐妹共三人。

……


“孩子嗓子条件真不错,我这就带孩子去给二爸说说。”秦老师激动地拉起蓝玉就往门外走。

“那真感激秦老师了。我家里没啥好招待,这大热天先喝口白糖水再去呀。”蓝玉娘不时用围裙擦擦手,感激地给苏老师忙活倒水。

“不麻烦了,趁二爸今儿刚好在屋子。”

“我们就等苏老师好消息吧。”王伯送苏老师出门说。他望着苏老师领着蓝玉穿街过巷,直到消失在槐花洒落的巷口……



蓝玉一路上心怦怦直跳,穿过兴隆巷,跟秦老师进了一处雕花大门,穿过天井,她看见院子里一口大缸种了荷花,一棵石榴树花开炉火样烧起来,花狸猫在树下正打盹儿。

来到上房,秦老师一挑竹帘子,拉着蓝玉进了屋内。

蓝玉打量着好奇又陌生的屋子,只见,宽敞的炕上歪着一个穿长袍秃头的男人,窗口射进来的阳光,照着他半明半暗,看不清楚。

“二爸。”秦老师冲炕上叫了一声,便坐在炕沿边把蓝玉想学戏的事前后说了一遍。

过了好久,只见炕上的男人,缓缓地抬起头,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极不耐烦地说:“这女娃不行,吊梢眉没扮相哩……赶紧领走。”说完,又慵懒地侧向窗户处。此时的阳光正照在炕上竹席上,竹席纹路蓝玉看得清清楚楚,竹席上投影着斑斑驳驳窗花的影子,宛如皮影。

“二……爸……”秦老师失落地望望那男人,话到嘴边却收住了,脸色难看极了。

蓝玉刚才还期待的心一下子犹如晴天霹雳,想哭又不敢哭,她绝望地望着秦老师,秦老师呆呆地站着,过了一会儿缓缓转过脸来,爱怜地抚摸着蓝玉头发,什么也不说就走出门来。

蓝玉记不得是怎么走回家来,一路脚如同踩了棉花,低头只顾默默流眼泪。

天黑了,娘娘庙街弥漫着柴火味,一家人见蓝玉红着眼睛,都猜到了事情的结果,爹娘只是忙着收拾晚饭,不敢提起学戏的事。

“玉娃,你别急,下回王伯再帮你打听打听,没有学不成哩。”王伯心疼地安慰蓝玉,只听跑进屋子里的蓝玉“哇”一声哭出声来。

从此,蓝玉最盼望王伯来家了,每回来王伯都带来民乐园演曲的经历,跟蓝玉说不完似的。蓝玉期待着王伯真能带来学戏的好消息。

立秋后,蓝玉从鸭池口村奶奶家回来,当她把捡栗花编火绳的钱双手交给娘时,娘抹着眼睛说:“我娃也受累了!”

晒成小麦色的蓝玉,学起戏来的劲头更大了。

蓝玉每次经过戏园子时都要静静地驻足聆听,好像那里总有什么东西牵扯她的心思。此时戏园内的玉兰树亭亭如盖,叶片宽大而厚实,一个劲儿向晴空生长。蓝玉不时听着戏园内的锣鼓,墙外模仿着戏台上的人物比划着,她的影子投影在墙上,让日光拉得好长。一阵风儿吹过,蓝玉静静闭上眼睛,她仿佛听见玉兰树宽大的叶片如掌声雷动,她抿着嘴唇止不住地傻一笑会儿。

一场秋雨一场凉,西京城的秋天特别短暂而晴朗。护城河外树叶红了,站在残破城墙上能清晰地望见远处的终南山。


老娘不必泪纷纷,

听儿把话说原因:

……


蓝玉挎着篮子,城壕边上动情地唱起戏来。不远处坍塌的城墙遗迹让残阳涂抹上一层凄美的色彩,蓝玉就像跳跃的巧儿(麻雀),踩踏着垃圾,唱给自己和那堵城墙听。她望着那堵残墙,多么渴望那就是戏园子里众人瞩目的戏台子,自己就是那剧中人,一个亮相,一个转身,一颦一笑,一段叫板,一个满堂彩儿。

城墙下国槐的叶子日渐稀疏了,槐米饱满,如风铃随风摇曳,蓝玉的心思也像槐米静静结荚。

……

西京城的冬天来了。

蓝玉每天经过三意社戏园子,高大的玉兰树落尽了叶子,只有一群巧儿(麻雀)枝头欢快地聒噪。蓝玉羡慕起这群巧儿来,一扇翅膀就可以落在戏台上听戏哩。

“玉娃,快回家,你王伯来哩!”蓝玉刚走进娘娘庙巷子里,就听见四奶奶远远地喊她。蓝玉一听王伯,撒腿向家里跑去。

“玉娃,可回来了,你王伯来了好久哩!”娘说。

“玉娃,王伯告诉你个好消息,这次三意社招收新学员哩,不但学戏,还可以学文化。我娃这次跟王伯去考考。”王伯把正弹奏的三弦放下来,迫不及待地说。

“玉娃,明天早上就跟你王伯考试!娘给你准备了新衣服哩。还不快谢谢你王伯呀!”

蓝玉对着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激动地不说不出话来了,只是傻傻地冲王伯笑。

那一晚上,蓝玉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她盼望着天一下子亮起来。娘叠好的衣服就放在炕头边,她止不住摸了好几次,这比过年还开心呢。



天一亮,蓝玉就跟王伯赶到三意社。进了大门,只见西侧有一偏门,入内后又有一个花园式圆门,蓝玉第一眼就认出了墙外看过的这棵熟悉的大玉兰树。

王伯给蓝玉报了名,随即站在院落里等待准备应考。主考场设在院中评议室,此时蓝玉偷瞅着每个考生都不敢声张,静静等待考官呼唤。因为,有了上次经历,蓝玉这次紧张得心都悬到嗓子眼了。她不敢看考场方向,只远远地望着玉兰树,此时残雪未化的枝丫上,已经孕育出硕大褐色花蕾了,迎着寒风。

“我娃不要怕,要大胆唱,才能唱好,唱的时候不要看考官,就全当没人就不怕了,放开唱!”王伯看出蓝玉怯场,鼓励说。

蓝玉一边听,一边点头,心里深深地记下了。

“蓝玉,进来!”考场突然传喊话。

蓝玉走进考厅,见各位老师一字排开,他们都在认真地审视和考核每个考生。蓝玉站定,给各位考官鞠躬。

“娃,你唱啥?”一位戴眼镜留着胡须的考官问。

“《王宝钏》。”

“好,你开始唱吧。”

蓝玉这次唱反而比在家唱更不怕了。一大段唱罢,考官们互相点头。

“还有会唱吗?”

“哦,没有了。”蓝玉心想其他唱段没有把握不敢唱。

这时,走过来一个精瘦,短平头的年轻考官,站在蓝玉面前将她的头发向上拢了拢,双手在两鬓将眉向上提了一提,又把胳膊、腿、脚各部位的骨头关节检查之后,他笑了,说:“这娃还长了个美人肩。看来娃没吃过饱饭,人瘦个子小,娃还没长开呢。这娃人碎声大,是块好料子。”

这位年轻的考官转身向各位考官点点头,又向旁边登记的考官说:“收上。登记李蓝玉入册。”

蓝玉听后,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王伯呀,我考上啦!”蓝玉刚出考厅就兴奋地拉着王伯的手喊。

“我说我娃能行哩。走,回家快告诉你爹娘。”王伯拉着蓝玉的手走过西门花园,蓝玉再一次望见了那棵玉兰树,寒风里屹立。

西京的城的雪来得早,一夜间雪落古城皆白。

半月后转眼到新年了。录取后的新生是春节后开学,这样蓝玉就可以跟爹娘还有老家爷爷奶奶弟弟过一个年了。



蓝玉入学时跟娘背着铺盖来到三意社,娘放下行李抹着眼泪就走了。蓝玉站在没着没落的满是男娃女娃的院子里一个人也不认识,也没一个人理。

“咻咻——”哨子声响,蓝玉不知所措。

“站队,吃饭了。”一个女孩走到蓝玉身边小声说,“我叫巧儿。你呢?”

“我叫蓝玉。”

蓝玉这才知道,新生部吃饭是站队到灶上去吃,吃完再排队回来,还有值日生把自己班里的碗抱回来洗,这全跟家里不一样。

从此,巧儿成了蓝玉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起练功,一起吃饭。让蓝玉没有想到是,第一个教练竟然是那天考场上的年轻考官——冯先生。

其实,从那天考场冯教练就把每个人的情况心中有数,新生们分了行当,旦角行就由冯先生亲自教授。

蓝玉除了吃饭慢,其他功课都无人能比。冯老师看在眼里,经常给蓝玉吃偏碗饭。

“蓝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经老君丹炉里修炼哪成角啊!你还能坚持住吗?”冯教练扳着蓝玉的腿练功。

“嗯嗯!”蓝玉含着泪水,不住点头。这一刻她感觉身体有撕裂的疼痛,望着冯教练那关爱和期待的眼睛,又觉得身体充满了力量,那勾魂的秦腔还在脑子里飘荡回旋。

每天,不等天亮冯教练就把蓝玉叫起来,亲自带着跑圆场,走台步、顺跑、退跑,不厌其烦地给她做动作。一招一式,手、眼、身、步、法,都是冯老师教出来的。

一个月后,冯老师给蓝玉排了一出《探窑》,蓝玉第一次挂彩站在戏台上,她感觉像做梦一样。

有一天,午饭后,新学员们吃完饭在西花园台阶上坐着休息,不知道哪个调皮的学生起哄让一位路过的老先生起艺名。

只见,那位老先生身穿灰色长袍,围一条毛线围巾,发白而不留,光头不戴帽子,清瘦而干练。蓝玉觉得熟悉,忽然想起他原来是考厅里的考官。

没想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跟学生聊天,轮到蓝玉时,老先生微笑着看着她。

老先生问:“你要叫个啥?”

蓝玉说:“蓝玉。”

老先生沉默了片刻,摇摇头说:“不好,蓝玉,玉呀是个死的,石头一样哩,你就叫鱼吧,你是聪明活泼,鱼是活泼的,在水里就能动起来哩!”

巧儿拍手说:“改得好哩!”

老先生满意地捋捋山羊胡子,说:“好,娃今后就叫蓝鱼哩,艺海里博浪,鱼跃龙门!”

蓝玉抿嘴一笑,抚弄辫子玩,她喜欢这个新名字。

……

“当啷当啷——”这时,排戏的铃声响起,学员班的孩子们迅速聚集,向排练场跑去。蓝鱼回过头,向穿灰色长袍的老先生鞠躬,老先生已胳膊夹着书稿,步伐稳健地正向办公室走去……

“蓝玉,还不去排练,楞着干什么?你知道刚才跟你们聊天的是谁吗?”这时候,冯教练走过来。

蓝玉摇摇头。

“高社长哦!高社长是大剧作家哩!我们排演的好多戏都出自高先生之手哩!”冯教练一脸敬佩。

“我有了新艺名哩,高社长起的呢。蓝鱼——”蓝鱼骄傲地冲冯教练说完,扭头跑向练功场……



不久三意社要去武汉码头献艺,冯教练也要随团演出,这让新学员们为练功担心起来,于是,社里张罗着请西京城大名鼎鼎的秦先生出山。

“这位先生就是今后你们的新教练,秦先生。秦先生可谓享誉三秦,桃李满天下,你们跟着他好好练功。”有一天,冯教练带来一位身穿长袍,微胖秃顶的先生来。

“啊?!是……”蓝鱼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秦先生竟然是第一考戏社的人。

冯教练向秦先生一一介绍每个学员情况后就走了。当秦先生走到蓝鱼身边时,他们彼此都愣了一下,秦先生沉思了一会,冲蓝鱼笑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艺术技巧,不是一蹴而就。”从此,秦先生每天带着蓝鱼和学员们闻鸡起舞,院子里下腰、劈叉、倒立、踢腿、圆场开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往规范里练,直到汗流浃背,直到日影在三意社的围墙上徘徊。

“要笨鸟先飞哩!我观察你好久了,你肯下苦功夫哩。你明天起听见第一遍鸡叫就在那棵玉兰树下等我。”有一次,秦先生课后叫住了蓝鱼说。

蓝鱼记住了秦先生的话,可是那一夜蓝鱼想起第一次应考碰钉子就紧张起来。既然答应了秦先生,蓝鱼咬咬嘴唇,可没有钟表怕耽误时间,笨鸟还要有笨办法,蓝鱼为了保险准时被鸡喊醒,她晚上睡觉时多喝水。

天飘起鹅毛大雪,当蓝鱼走到玉兰树下时,秦先生早已经站在风雪中,仿佛那棵屹立的玉兰树。

“估计你还饿着肚子,练功可没力气哩。”说着秦先生从衣兜里掏出毛巾包裹的东西递给蓝鱼。

蓝鱼接过还散发温度的毛巾,紧张地打开,原来是一个烤得金黄的馒头。

“趁热吃吧,完了好练功!其实那次……班社遇事我心情不快……”秦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又不好意思解释着什么。

蓝鱼埋头,几乎是流着眼泪吃完的,此时她感觉秦先生就像这烤馒头,外冷内热。

“娃呀,基本功练不好,你就站不到台上!”就这样,每天秦先生带着蓝鱼第一遍鸡啼就开始在玉兰树下跑圆场,练嗓子,直到东方泛白。

蓝鱼喜欢站在那棵玉兰树下练功,偶尔抬头,就能看见寒风中撑得快要破了的玉兰花苞苞,像雏鸡就要拱破蛋壳了。



半月后,就是三意社新生汇报演出了,饰演《藏舟》的主角,经过老师们的筛选,蓝鱼不管从唱腔和表演都胜出其他备选女生了。

蓝鱼仰望着墙下那棵茂盛的玉兰树,此时玉兰已经花到盛时,雪白的花瓣如剧场灯盏,在澄澈天幕映衬下格外醒目。那独立春寒的玉兰树,多像帷幕轻启时,她一身素洁的衣裳,莲步轻移,手荡船桨,《藏舟》里的许翠莲呢。

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

小舟内难坏了胡女凤莲

哭一声老爹爹儿难得见

……

蓝鱼痴痴地望着春风里的玉兰,仿佛又看见逆行在北风里,身穿一袭长袍,围着毛线围巾,戴着眼镜,清瘦睿智的高社长,慈爱地向她微笑,“你就是艺海里的鱼哩,艺无止境,博击风浪……”

蓝鱼一个亮相,一个转身,她觉得晴朗的天幕为自己而启动,她就是剧中人,是那个白娘子,是那个许翠莲,是那个王宝钏……


(本文获2023年《东方少年》重点作品扶持优秀奖)



螺蛳壳里的集市



雾好大呀!

这乳白色大雾像阿木竹笛里的笛膜,几乎粘住了阿木清越的笛声。笛声是湿润的聚集在竹叶上露珠一般亮闪着,随着晨雾粘在阿木面前的河面上,仿佛笛子吹奏出的一曲梦境。

阿木放下唇边的竹笛,用袖管轻轻擦拭,雾太大了无法继续吹笛子了。阿木是去年拜师跟随镇上剧团的丁师傅学艺,丁师傅竹笛吹得那是镇上远近闻名的笛王,经过了丁师傅考察,阿木才如愿拜在其门下。既然拜其门下,丁师傅也作为师父回赠了一管竹笛与徒弟阿木。竹笛全身呈棕黄色,还有一些乌黑的条纹,上面镌刻着漆蓝色的诗文,笛子上有六个椭圆形的小孔,美妙天籁的音乐就从此孔如高山流水般流泻而出……

“要吹奏出天籁清越的笛声,不费一番苦工那可不成!”阿木遵从师傅教诲,每天天蒙蒙亮就跑来河边,面对开阔的月亮河练习吹奏,从师傅教的第一个口型“u”开始,从刚开始憋足了劲头,满脸涨得通红,胳膊酸痛,也吹不出一个完整的音,到如今,娴熟地练习长音、短音、练习曲到名曲。

“手指要按严实,吹口缩小,姿势,姿势。”丁师傅的教导时常响起在阿木耳畔。阿木至今记得,冬天时吹奏竹笛,手指冻僵了,手指按到笛孔上,就会留下一个个圆孔印,泪水就不自觉地流淌出来,打湿了笛孔。

“一会儿手指,一会儿吹口,再一会儿姿势,够了够了……”每当吹得口干舌燥,心烦意乱,阿木的心也曾产生过动摇的念头,愤怒地扔下竹笛。可是转身又想起丁师父严厉又期待的目光,阿木就又拿起笛子,不甘心地练习起来。

月亮河清凌凌地倒影着阿木吹笛的姿势,河边的芦苇竹林聆听着不断娴熟的笛声,静静等待红日升到天际,阳光沐浴,芦花抖穗,新篁初绽。

雾真大呀,阿木感觉每走一步都踩进云朵里了,清凉的竹笛阿木仔细地套进蓝印花布袋子里,背起准备回家了。

“呱呱——喂——”这时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声微弱的声音,这声音听起来也仿佛粘了清冷的晨雾,有点哀求的可怜。

阿木四处寻找着声音,只见竹林的小路径旁除了茂密的一丛丛淡竹叶就是杂草了。

“难道我听错了?”阿木想。

“呱呱——喂喂——请你帮帮我——”这时,阿木发现河边不远处的一大丛淡竹叶窸窸窣窣,不一会儿缓慢地爬出一只绿皮青蛙来。

“啊?!竟然是青蛙向自己求救?!”阿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喂——你好,阿木,是我……向你求救,我是昨天不小心让鱼饵钩了嘴巴,几乎无法吃东西了……”青蛙可怜兮兮地诉说着。

阿木轻轻走到淡竹叶丛下,轻轻蹲下来。他发现青蛙因为鱼饵钩住了嘴巴,已经无法进食,几乎要丧命了。那银色的鱼饵锋利无比,深深穿透了青蛙的嘴巴,伤口四周全是血色。

“你要忍住,我手会轻一点。”对于阿木来说,还是第一次帮助一只青蛙疗伤,虽然他紧张得心跳加速,但为了及时求助青蛙,他还是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他看准了鱼饵的位置,小心地一边用手按住青蛙嘴巴的皮肤,一边慢慢拔出鱼饵。一根小小的鱼饵好像已经长在皮肤里一般,让阿木急得脑门冒汗,经过一番努力,那鱼饵终于让阿木一点一点拔出来了。

“呱——谢谢你……阿木——”

“你的嘴巴伤口还没有愈合,尽量不要说话哦!我再给你嘴巴涂抹些止血草药吧。”阿木曾跟爷爷进山,爷爷曾教阿木认识各种民间草药。于是,不一会儿阿木寻来止血草药地锦子,用石头捣成汁涂抹在青蛙的嘴巴上。

“呱——谢谢你,阿——木!”

“希望你早点好起来,再见青蛙!”

“呱——再——见!阿——木!”

……

阿木本想为了保险期间送青蛙一段路程,可当他一转身,青蛙的踪影已经消失在远方的淡竹丛里了。或许,它的家就在不远处吧。



阿木不再屋顶吹奏,就在月亮河边吹奏。

阿木把晨雾般压着的笛膜贴在笛孔上,嘴唇轻启,那笛声就如同阳光融化在了晨雾里。阿木的笛声是带水的。他的心呢,就是晨曦里沐浴阳光的竹林,那镶嵌着金边的竹叶般明亮。

笛声婉转,清越地穿透晨雾。笛声仿佛随着吹拂过竹林的风,跟随一群羽毛刚暖的金色小鸟在竹林盘旋飞翔,它们时而低空河面吟诵,时而展翅高歌,翱翔在黛青色的群山间,最后声音由近而远,金色小鸟般消失在天际,天空瞬间静谧下来,静谧成了一种眷恋的雨过天晴色。

“呱呱——我的耳朵听醉了,心也醉了!”

一曲终了。阿木不满意地放下笛子,擦拭了额头的汗水,转身寻找着似曾熟悉的声音。

“呱呱——你好阿木,抱歉打断了你的笛声。这曲子真是美妙极了,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嗨,原来是你!那天还为你担心呢。这是我师父传授的名曲《鹧鸪飞》。”阿木发现脚边的一丛淡竹下那只自己曾经给疗伤过的青蛙。

“呱呱——那天我忘记告诉你,我的名字啦!我叫青呱!那天感谢你的求助!”青蛙很感激深深鞠了一躬说道。

“哦!原来每只青蛙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阿木好奇地问。

“那是当然啦!这样容易分辨每个族群哦!每只有名字的青蛙才好展示自己的个性哦!”

“哇!真没想到青蛙的世界这么丰富!”

“那可不呢。呱呱——我今天来——呱呱——是特意邀请你来参加我们后天举行的螺蛳壳里的集市哦!”

“哈哈,原来这是报恩的故事吗?竟然让我遇见啦!”阿木幽默地眨眨眼睛,熟练地把竹笛套进蓝印花布袋子里背好。

“呱呱——那可不是呢。我们螺蛳壳里的集市,原则上是不邀请人类参加的,不过,根据古书的记载,我们可以邀请善良的人破例参加。”

“那我太荣幸啦!螺蛳壳里的集市?听起来……?”阿木疑惑地挠挠头发。

“呱呱——你没有听说你们人类的古话吗?螺蛳壳里做道场吗?到时你去了就知道啦!现在不能告诉你哦!”青蛙神秘地滴溜着圆鼓鼓的大眼睛,肚子一吸一鼓,“为了邀请的正式,我们特意制作了一枚叶子通行证送给你!”说完,青蛙从身边草丛用嘴巴叼起一片墨绿色镂空大叶子递给阿木。

“你好,尊贵的阿木先生,邀请你参加八月十六日晚,螺蛳壳里的集市……”阿木接过这片镂空的叶子仔细激动地读起来。

原来叶子上是这样写的:


邀请函


尊贵的阿木先生:

你好,由于你善良真诚求助了青蛙青呱,我们决定邀请你参加一年一届螺蛳壳里的集市,欢迎光临哦!请在月亮升起时,准时参加!别忘记带上你的竹笛。


组织者老龟

八月十六日


最后,叶子的反面还详细地画了路线图。

“这邀请信可是蚂蚁先生精心‘雕刻’出来的哦!到时你可要按时参加集市哦!今年的集市据说物品相当丰富……”青蛙青呱不忘叮嘱说。

“嗯嗯!到时我们螺蛳壳集市见啦!”阿木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地回答。

“再见啦!阿木,时候不早了,我还要邀请其他同伴去呢!再见——”

“再见!青呱!”阿木手里小心地捏着叶子通行证,心里好似欢快的乐曲不断飞出,他加快着脚步,向晚霞里晚饭花开的村庄走去……



晚饭花开昂首怒放,好像一万朵彩色箭矢射向黄昏的天空。阿木的笛声月亮河边变得断断续续,如同青瓦屋顶上的炊烟拂过晚饭花,若有若无。

阿木有点心不在焉的感觉,吹笛时总是眺望着明天晚上参加集市的方向。明天晚上一定可别耽误了。阿木心里提醒自己说。

直到晚饭花和村庄一起睡眠时,阿木还握着竹笛辗转难眠,一想到参加神奇的集市阿木激动了又一个晚上。

阿木家青瓦屋里飘出母亲饭香时,巷口的晚饭花也开得香气涌动,整个村庄笼罩在晚饭花和晚饭香气里显得无比温馨悠闲。

餐桌上阿木埋头快速地刨完晚饭,借机逃离了家。

“一百米左转,再三百米右转……”阿木按着叶片上路线图寻找着集市的方向。还好大致的方向阿木还记得,路途不是很难找。一路上虫鸣如草丛间繁密的夜露打湿了阿木的裤脚。深处的草丛里不时闪现出萤火虫的光芒,此时凉爽的夜风吹拂,阿木身后的晚饭花香气逐渐消散。

不知道走了多久,夜深深的了,月亮已经挂在星空里了。

阿木闻到一股股晚风夹杂着腥甜河泥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他感觉离螺蛳壳集市真的不远了。

“快走啦,集市要开始啦!我们今年的摊位不要太偏啦!”

“等等我呀!”

……

阿木不时听见四周有声音传来,看来都是赶往集市的动物们了。只见两只兔子挎着竹篮子,提着纸灯笼快速穿过白茅草丛,像一阵风似的跑远了……银色的白茅草月光下,真像银子一样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呀,晚风里起伏着,好像轻轻擦拭着夜空的星星呢。

“咯咯——羽薇,或许我们今年可以交换到狐狸大婶新染的软烟罗披风哦。”

“我今年早早准备好了交换的礼物呢。我今年一定要交换新染的松烟色和银红色,就差这两个色的软烟罗了。”

……

“原来仙鹤也来赶集呢。难怪走得那么快。”阿木一转身,差点撞到两只仙鹤身上,惊吓得赶紧躲进茅草丛里。

“咯咯——不会吧,集市怎么能邀请人类参加啊?!”两只仙鹤没有看清楚阿木,疑惑地飞向远处的螺蛳壳集市。

“啊?!这竟然是螺蛳壳集市?!”阿木眼前正是青蛙青呱所说的螺蛳壳集市,没想到螺蛳壳比阿木家青瓦屋子还要大,六七个螺蛳壳一字排开,每个螺蛳壳顶端都挂起一串红灯笼。红彤彤的光芒照耀着整个集市和集市周边那一片盛开的香薷草。香薷草的味道比晚饭花还优雅,淡淡地弥漫着一股让人陶醉的香味。

只见,每个螺蛳壳集市口都把守着两只大河蟹,它们严肃地审查着每个通行者的邀请函。

“喂!你有没有受到邀请,就擅自闯入我们集市啊!”一只大河蟹举起长长的蟹钳就要伸过来惩罚阿木。

“且慢老兄,刚才老龟先生特意嘱咐了,说是今年特例邀请了一位人类朋友参加集市的呢。”另一只河蟹赶忙劝阻了同伴的鲁莽举动。

阿木递给河蟹青呱送的邀请函。

“不好意思,抱歉!阿木!”河蟹检查后连连点头抱歉。

“没关系啦!河蟹先生!”阿木调皮地冲河蟹说道。然后沿着透出灯火的螺蛳壳集市的门口,一步步走去……此时,已经听到螺蛳壳内喧闹的声音此起彼伏呢。



“嗨,阿木,你终于来啦!”当阿木刚一踏进螺蛳壳集市,裤脚就被拽了一下,他惊慌地发现原来是早早等候他的青呱呀。

“你好,青呱,集市还没正式开始吧,没有迟到吧?”

“就差你一个人啦!老龟先生才能宣布今年的集市正式开始呢。你瞧!”青呱指着螺蛳壳里不远处,一个被装饰的圆形台子上站着年迈的老龟先生。老龟先生拄着一根绿藤拐杖,正望着向它走来的阿木。

“欢迎你,阿木,我们的集市即将宣布开始啦!”老龟先生示意阿木站到台子前,“各位朋友,晚上好。我们一年一届的螺蛳壳集市即将开始啦!今年,我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位,一位善良热心的人类朋友阿木……”

“啊?!什么人类朋友要参加?”

“我们的集市从来不欢迎人类啊!”

“不会搞错吧,老龟先生?!”

……

没想到老龟先生刚一宣布阿木的名字,台子下面大家议论开来,几乎坚决拒绝人类参加此类活动。大家纷纷抗议。

“咳咳——咳咳——大家请耐心安静——安静——我以两百岁高龄保证,我绝对不随便邀请人类来参加活动。据我们古老的《法典》记载,曾经我们的集市邀请过善良的人类参加过……现在请大家耐心听听青蛙青呱先生的发言吧。”

“呱呱——大家晚上好,我是青蛙青呱!三天前,我因为鱼饵几乎没了生命,多亏阿木及时救了我……”

“啊!太危险啦!”

“原来是多亏善良的阿木!”

“好心眼的阿木!”

……

集市里的动物们都齐刷刷地看向阿木,一起称赞阿木,向阿木投来敬佩的目光,这让阿木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

“我们的螺蛳壳集市,今年特邀未来的笛王阿木参加!大家欢迎!今年的螺蛳壳集市,我宣布正式开——市——啦!”

“咚!咚咚——”只见猫头鹰大叔提着铜锣站在台上,郑重地敲响了铜锣。

老龟先生话音刚落,无数只萤火虫飞舞在螺蛳壳里无比灿烂,台下掌声雷动,动物们以不同的掌声表示友好哦!

“阿木,集市你随便参观啦!今年的物品相当丰富,可以让青呱带你四处转转哦!”老龟先生热情地介绍说:“但你一定不要错过回家的时间哦!晚上11点要准时回家哦!要不魔法螺蛳壳就……”

“谢谢你,老龟先生!我一定按时回家!”

告别了老龟先生,阿木跟随青呱一路好奇地四处溜达起来。

“走一走,瞧一瞧呀!今年新采摘的山果啦!八月炸!八月炸!快来品尝一下哦!”只见松鼠大叔叫卖着自己筐子里的八月炸。八月炸已经炸开了口,露出里边大蚕宝宝似的果肉,那果肉也像香蕉似的让人流口水。

“阿木,品尝一下吧!”松鼠大叔热情地邀请阿木品尝。

“嗯额!”阿木激动地咬了一口松鼠大叔递过来的八月炸,竟然忘记吐果核,没想到苦涩得只吐舌头。这让在场的松鼠大叔和青呱忍不住笑起来。

“解暑降温,神仙凉茶哟!快来品尝啊——淡竹叶凉茶、洛神花果酱、香薷草汤哟!”阿木和青呱来到了一个凉茶摊子前。只见老獾先生摇着竹扇子,叫卖着摊子上各种凉茶。淡竹叶熬制的凉茶透出绿莹莹光泽,洛神花果酱红艳诱人,香薷草紫汤浓郁。

阿木发现路上遇见的两只兔子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鲜美的洛神花果酱了,见了他不好意思地打着招呼。

阿木品尝了一口老獾先生瓷罐里的凉茶,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洛神花果酱味道酸酸甜甜,也是解暑的佳品呢。

阿木本想买罐凉茶和果酱,可是前面还有好多摊位没光顾了,或许还有更好的美食等着他了。

“这些物品和美食,不是用来买的哦,只要交换自己心爱的礼物!”青呱看出阿木的心思,不忙提醒他说。

“哦,原来!可是我并没有带什么心爱礼物呢。”阿木为难地说。

“不是邀请函里写得很清楚哦,别忘记了带竹笛哦!你的笛声就是你心爱的礼物哦!”

“笛声?!”阿木不解地问。

“别耽误时间了,还有好多摊位没有光顾了。只要你选定了喜欢的物品就可以用笛声交换哦!”

青呱催促阿木继续在各个摊位前参观,就这样他们一路走,一路惊叹每个摊位的物品。穿山甲大叔的夜光石、灰熊大婶的蜂蜜茶……今年的集市物品可真是琳琅满目呀!让人无法选择呢。嘘,集市里让阿木没想的是竟然遇见了村里豆腐坊六婶家的狸花猫,也来赶集啦!

“新染得软烟罗哟!没有多少啦!”当他们走到一个围满了参观者的摊位前时,原来发现是最受欢迎的狐狸大婶染的布匹。狐狸大婶是染料高手,她可以用天然的植物染出各种漂亮的布匹。她的身后挂着色彩缤纷的布匹,那些布匹柔软色泽温润如玉。

“这软烟罗世间绝迹,轻薄如风呀,你瞧这松烟色真像是雾霭里的松林色,还有淡淡草木味道哟!”

“咯咯!可不是啊!难怪一年只能染出一匹呢。”

……

阿木发现摊子前啧啧称赞的正是路上遇见的仙鹤们。

此时,阿木想起了妹妹阿月来。妹妹不是渴望拥有一件红色的裙子吗?可是妈妈没法织出如此柔软如此漂亮的布匹呢。

阿木在摊子前仔细挑选起来。

“狐狸大婶,我想给妹妹挑选一件适合裙子的颜色!”

“哦哦!你瞧,这款半边莲色的软烟罗正好合适了。这是我用桑蚕丝织就,半边莲花瓣染得哦!”狐狸大婶说着给阿木推荐起新染的软烟罗来。

狐狸大婶帮阿木扯了布料,仔细地包装好。

“谢谢你狐狸大婶。我……我……我今年第一参加集市,不知道你喜欢什么礼物交换呢。”阿木为难地解释道。

“哦!刚才老龟先生不是向大家介绍你不但善良热心,还是未来的笛王呢。你就用你最动听的笛声跟我交换吧!”狐狸大婶期待地说。

“这可以吗?”阿木歉意地挠挠头发说。

“只要你的笛声能打动人,就是最好的礼物哦!”狐狸大婶微笑着说。

阿木没想到螺蛳壳集市竟然有这样世间没法理解的规矩哟!好在阿木的笛子越来越娴熟了。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螺蛳壳集市,感谢大家的信任。我没有别的礼物,我只有我心爱的笛子,我愿意把自己最好的笛声送给大家,送给与我交换礼物的狐狸大婶!”阿木来到台子上,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他掏出蓝印花布袋里的竹笛,有点紧张地站着,手指发抖,嘴唇更是贴不到笛孔上,哆嗦了几下,因为这是他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观众呢。

“阿木,不要紧张哦!你每天月亮河吹奏我就是你默默的听众,还有那片竹林和飞鸟都是你的听众哦!”

阿木闭着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他感觉此时就站在月亮河边的竹林里,月光轻洒,雾霭轻轻弥漫着河面,月光融化在夜雾里,宛如梦境……

这时候,螺蛳壳集市安静极了,大家都静静地期待着台上的阿木吹奏。

阿木慢慢睁开眼睛,举起竹笛,优雅地站好,不知道何时,萤火虫飞舞而来,这些光就像河边那银色月光照亮了阿木。

竹笛轻启。阿木忘我地吹奏着,他感觉自己就是那清凉山林的气味,是那穿过竹林银色的月光,洒落大地。他不知道哪是笛声,哪是自己了。竹笛声宛如清泉从笛孔流泻而出……

笛声继续婉转,笛声仿佛穿透雾霭,随着吹拂过竹林的晚风,跟随月亮这只夜空翱翔的大鸟,洒落银色月光的羽毛。群山之上,林木之间,天地之间,都是月亮翅膀扑棱之声……笛声仿佛又是那瀑布,是小溪,是岩泉,在山体中流动、汇聚、跌落,呼吸,又突然流水潺潺匿迹于月夜……

“我的耳朵醉了,心也醉了,这笛声就像狐狸大婶新染的软烟罗呀。这笛声是湖上的蓝波蓝色呢。”仙鹤如痴如醉地翩翩起舞。

“太美妙了,我感觉笛声是带露水哩,我的心里洒满了晨雾里的阳光哦!两百多年来,我第一次如此陶醉!”老龟先生激动地赞叹。

“哇!我仿佛喝了一杯月夜里的淡竹叶凉茶,心里真清爽!”

“再来一曲啊!再来一曲啊!”

……

阿木静静睁开眼睛,只见他明亮的眼睛闪烁泪光,原来是阿木这一次感动了自己。这曲《鹧鸪飞》让阿木第一次明白了此曲的真谛!阿木此时才明白师傅说的话,笛孔不是简单的笛孔,它是感悟万物的心灵哩!笛声让每个人心灵不再隔阂,不再封闭……每个优秀的吹奏者不是吹奏,是敞开心灵,也是被心聆听……

那天,螺蛳壳集市散去,阿木又收到了狐狸大婶用茜草染的彩丝编织的如意结,那如意结节节相连,节节相扣,宛如连接着万物的心灵。阿木把如意结轻轻悬挂在竹笛上,那么天衣无缝,他知道,这是世间最珍贵的礼物。

阿木悄悄回家时,妹妹阿月已经熟睡了。阿木轻轻地把那块半边莲色的软烟罗叠放在妹妹床边枕头下面。

阿木期待明年还能来参加螺蛳壳里的集市,不过明年,他想带妹妹阿月一起去参加呢。不知道老龟先生允许吗?


(发表于《经典悦读》2024年7-8合刊)



作者简介:

渭北,学名李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儿童文学选刊》《东方少年》《意林小文学》《散文诗》等杂志。

曾获两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谢璞儿童文学奖、第三届“林甸杯”儿童文学大赛三等奖、《东方少年》杂志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奖等。

作品入选北京《东方少年》杂志名家精选书系《青壳儿虾的历险》《哥哥的老鹰》、湖南《小溪流》35周年典藏书系《飞进童话里》《开往青蛙王国的公交车》、上海《少年文艺》精品典藏系列图书等各种选本。

出版长篇童话《养一张试卷当宠物》、短篇童话集《花野昼梦》《年兽噼里啪啦》《看不见的森林》《月光兔子的精灵桂花米糕》等十余部。


责任编辑:老  白

二审编辑:王  芳

终审编辑:王  如



点击量: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