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网站:
文艺评论

用爱创造奇迹与世界 ——读王如儿童长篇小说《星星河》



周由强


儿童文艺是文艺大家庭中的特殊一员,它是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符合文艺创作生产的普遍规律,需要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书写童真、反映美好、倡导良善,是儿童文艺的基本要义。同时,儿童文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关系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其艺术价值的形成与传播又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儿童文艺的作家、艺术家作为儿童文艺创作生产的主体,在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教化功能与娱乐消遣、成人标准与儿童选择、原版引进与本土原创等方面,与其他文艺创作者一样面临着各种权衡取舍和现实纠结,也必须面临时代提出的各种难题。

去年八月份的一天,朋友圈突然被一幅幅色彩鲜亮的儿童画刷屏,一个叫作“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只需要花1块钱,就可以购买一幅充满艺术气息的电子画作。这些画作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也让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就是自闭症患者。人们惊异于这些自闭症患者超常的艺术天赋,也为他们疏离常人的遭际唏嘘,这是儿童用艺术描绘的理想世界。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在西方,人们称自闭症儿童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在另一个世界。他们目光澄亮,却对周围的人和物视而不见;他们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发声正常,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内心。他们在我们身边,却好像在外星球那么遥远。近些年来,针对自闭症群体的文艺作品并不鲜见。电影《雨人》《火星的孩子》《孤立者》《马拉松》《与光同行》《屋顶上的男孩》《莫扎特与鲸鱼》,动画片《玛丽与马克思》,动物片《我和托马斯》,还有谢晋执导的电影《启明星》,李连杰、文章主演的电影《海洋天堂》,都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孤独是容易被人类所理解的普遍情绪,这也是自闭症常常被各种文艺作品表现的重要原因。今年年初,改编自全球畅销小说《奇迹》的电影《奇迹男孩》,讲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孤独的小男孩,如何走出家庭,进入普通学校,凭借自身的勇气、善良、聪敏影响激励许多身边的人,并收获了友谊、尊重与爱,最终成为大家心目中不可思议的“奇迹”,感动和温暖了无数观众。

用影视艺术的方式,借用演员的表演艺术,呈现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相对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和动容。而用文学的方式,去呈现自闭症患者的世界则更为困难。作家王如,却用新作《星星河》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在这本书里,主人公黎星星本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粉嘟嘟的肌肤、长长的睫毛、精巧的鼻子和卷曲的头发,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洋娃娃——她的诞生为家里带来了天伦之乐。但是,随着年龄渐长,自闭的症状使这个家庭陷入阴影之中。原本幸福的家庭分崩离析,疼爱她的亲人们纷纷离去,爸爸也在和妈妈日复一日的争吵中抛弃了她们母女。正当妈妈决定停止焦虑和争吵,用爱和温馨的生活唤醒黎星星时,黎星星却在公园里走失了。看似一个不幸的故事,却在遇到了一对好心的母女后发生了转折。黎星星被徐梦儿和梦儿妈捡到并收养。在徐梦儿和家人朋友爱心的浇灌下,黎星星生活逐渐能够自理,学会了简单的沟通,学会了关心别人,还展现出了绘画的天赋。最终,黎星星绘画作品得了金奖,在颁奖典礼现场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重逢,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

这是一个爱的传递的故事。梦儿妈曾在孤儿院生活,也曾流落街头,被对生活充满善意的姥姥和姥爷养大。她看到集市上的黎星星,不禁产生恻隐之心,执意要收养她,在这个可爱却又漠然的孩子身上投注了最大的耐心与爱意。在这个故事中,除了一开始就隐匿的星星爸爸,很少有负面的角色。黎星星这个不幸的女孩,幸运地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人,他们用爱创造了一个绘画天才的奇迹。

从2015年第一部儿童长篇小说《追太阳》,到儿童长篇小说《赶月亮》,再到新近出版的儿童长篇小说《星星河》,可以说,王如高效率地创造了一个少年儿童成长三部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作家仰望星空的创作热忱和他脚踏实地的用文学浇灌祖国花朵的积极努力。

在创作内容上,《追太阳》讲述的是因病致残的9岁男孩小哈日查盖,《赶月亮》讲述的是一个被迫扛起家庭重担的八九岁小女孩木槿,《星星河》则将笔墨落在照顾收养星星的孩子的11岁小姑娘徐梦儿身上。三者在主人公的选择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不是生活中的幸运儿,在小小的年纪就经历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艰难。但是,他们都没有被命运打倒,反而战胜了种种困难,实现了对命运的超越,创造了自己的人生奇迹和世界。

在精神内核上,《追太阳》歌颂了对生活的“勇”与“韧”,《赶月亮》赞美了对他人的“善”,《星星河》则将对陌生人的“爱”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美德,也是对每一个青少年的热切期望。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他将绘画的社会文化功能,尤其是其道德教育作用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王如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何尝不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呢?王如原本是诗人,知天命之年开始写小说,近几年才开始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过:“未来中国阅读的品质与标准,取决于当下儿童阅读的品质与标准。”王如正是有感于此,才开始进行儿童长篇小说的创作。

从小说的文本来看,王如对“星星的孩子”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自己说过:“写作离不开生活,作家必须深入体验生活,因为写作其实就是生活的叙事。”我们不知道作者为了描写“星星的孩子”进行了怎样的生活体验,但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鲜活文学形象足以告诉我们作者体验的真切。在《星星河》中,王如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儿童的形象——黎星星,这是一个平静地、优雅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小公主,眼里心中只有转动的风车、闪动的星河。除此之外,外部的世界她漠不关心,对周遭的环境也无动于衷,生活上更是很难自理,遇到强烈的刺激或打扰也只会抱头尖叫,没有任何处理危机的能力。这样的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产生的影响小说也描写得异常真实。在不幸面前,父亲的抓狂、母亲的绝望都是生活的常态。同时,小说还重点塑造了以徐梦儿一家为代表的善良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为了生计辛勤劳作,待人善良淳朴,每个人都给了徐梦儿和黎星星一家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是徐梦儿刚刚领养了黎星星时在学校遭到同学们的捉弄和嘲笑时内心的波动描写得十分生动,韩松由一开始嘲笑徐梦儿到后来被徐梦儿的爱心打动,开始帮助徐梦儿照顾黎星星,读罢让人会心一笑,感动油然而生。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像韩松这样调皮却善良纯真的小男孩儿!

儿童文艺更多的是成年人用孩子的眼光和视角来观察社会、思考世界、理解生活。真正优秀的儿童文艺作品,一定会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敬畏童心、理解儿童、呵护成长。安徒生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对童心世界有着真诚的敬畏和呵护之情。儿童文艺要获得广泛认可,也一定要真切全面地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内心渴望,包括城乡差别、留守儿童、家庭及校园暴力等实际问题带给他们的困扰与困惑。当然,在表现形式上要灵活多样、鲜活生动,在现实中融入理想,在知识中厚植文化,在矛盾中传递美善,将儿童的天真烂漫与同社会发展进步相结合,由此便可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儿童文艺在满足儿童世界认知和审美需求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儿童文学作品面对的主要读者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在艺术语言上,要尽量做到轻松明快,切忌晦涩难懂、云山雾罩。在这一点上,《星星河》无疑是成功的。在这部小说里,有两个叙述者,因此产生了两个不同的视角。一个是书中的采访者,作为主讲人,他以他者的身份完成了这个故事的绝大部分叙事。另一个是被采访者黎星星,全书以她开头,并在其中穿插她的只言片语评论,以倒叙的方式让人在一开始便能知晓故事大团圆的结局,从而对故事何以能发生这样的结局产生好奇。这两种声音的对话产生了代入感,犹如在看一场少儿访谈节目,支撑着读者读下去的兴趣。虽然有两个声音,但并不复杂,全书叙事层次清晰、行文简洁流畅、语言也符合小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极易将阅读进行下去而赢得读者。在看似浅显易懂的叙事中,作者对小读者爱的教育意味深长。当然,作品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再斟酌。比如,对于韩松的姐姐韩宁的塑造有脸谱化之嫌,她与普通人日常交流的语言太过学术,对黎星星进行的催眠疗法也显得有些脱离生活实际。

读罢全书,我为黎星星的结局感到高兴和温暖,但同时也有些许惆怅和焦虑。毕竟,不是每个自闭症儿童都如黎星星这般幸运。据统计,在中国,每一百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星星的孩子”。黎星星在遭遇种种不幸后,依然能够被浓浓的爱唤醒,没有被这个社会抛弃。上帝为她关上了一扇通往正常生活的门,却打开了一扇画画的窗。故事的最后,黎星星不但能够通过画画表达感情,还能用画作为家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事实上,在所有的“星星的孩子”里,拥有特殊天赋的孩子只占10%左右,剩下的更多的孩子都生活在孤单冷漠的世界里,伴随他们和其家人的,都是痛苦与黑暗的煎熬。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读到王如的《星星河》正是这个时间。王如这部新作让我们对“星星的孩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的感动和关切,这也是《星星河》更深远的社会价值所在。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是一部“温情疗愈系列”小说的尝试,在这部小说里,我们感到其中的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和煦的阳光下。同时,也希望为这份和煦的暖阳普照大地贡献自己一份力。

冯骥才先生曾说过:“风可以吹走一张大纸,但吹不走蝴蝶,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在“星星的孩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他们虽然不那么完美,不能很好地融入我们的世界,却仍然在坚持、在努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绽放在这个世界上。但愿王如笔下的“星星河”能照亮更多的来自“星星的孩子”前行的路,也希望更多的文艺作品能够用爱为这群“星星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    者:周由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

联系方式:13401191186,邮箱:zhyouqiang@126.com



点击量: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