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是个苦孩子,三岁没了爹,是娘含辛茹苦把刘三养大成人。在刘三童年的记忆里,能吃上一碗娘做的葱花香菇鸡蛋面,就是人间最好的美味。
自古英才出贫寒。刘三很争气,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里的一个重要部门,仕途一帆风顺。几年后,刘三就身居要职,当上了领导。
当领导就要忙应酬。刘三每次从酒场上下来,都喝得头重脚轻。回到家里,妻子喂了糖水喂药水,还是不行,刘三每次喊胃疼,每次下决心:戒酒。可每次都在客人们的推杯换盏中败下阵来,大醉而归。
刘三的胃病打针吃药不见好。人在难处想亲人,刘三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做的葱花香菇鸡蛋面。刘三交待了一下单位的事情,驱车回了老家。
老家住在沙河畔,绿树成行,山青水秀。刘三回到家里,浮躁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无官一身轻啊。
在家里,母亲“三、三”地叫个不停,听惯了人叫刘局,很久没有听到母亲这样叫自己了,叫得刘三心里暖融融的,特舒服。
刘三说:“娘,我胃疼,特别想吃你做的葱花香菇鸡蛋面。”
娘高兴地说:“娘现在就给你做,管饱,娘做的面最养人。”
娘还说:“我整天担心你的胃病,在外面苦了累了,就回来看看娘,娘给你做面吃。”
刘三听了娘的话,眼圈红红的,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娘,以后我常回来看你。”
娘说:“为了你回来能吃上可口的面,我种了四沟小葱,在河道里采的香菇一直留着,风干了,也没见你回来,我还养了十只小母鸡,下蛋正欢呢。”
娘先去了菜园子,回来时手里攥着一大把青翠欲滴的小葱。娘又去了河道采回许多又白又嫩的香菇。
娘做面,刘三烧火。娘说:“面条要好吃,必须手擀才行,面条里要有五谷杂粮,外面再撒上一层芝麻,这样才营养丰富。”
娘还说:“和面不能硬,硬了硌牙,也不能太软,软了没筋骨,面条太宽太细都不好。”
刘三一边听娘喃喃自语,一边望着灶里火苗温柔地舔着锅底,好像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那时,也是娘做面,刘三烧火,那时娘年轻,动作快,现在娘老了,满头银发。
面条做好了,刘三看着碗里的面条,绿葱叶、黄鸡蛋、白香菇,面条细如粉丝,嚼起来筯道,越嚼越香。刘三吸吸溜溜,吃得满头汗。
刘三在家时,镇里村里都有人来,来人不空手,好烟好酒往家里提。可是,娘一件也没有留下。
刘三吃面,娘在一旁看,娘说:“你能经常回来吃我做的面,娘心里就踏实了。”
刘三说:“我又不是小孩子,你就放心吧,我会经常回来吃你做的香菇面。”
娘望着吃面的儿子,脸上开出了一朵黄菊花。
可能是香菇面养胃,刘三的胃病慢慢好了。胃养好了,刘三该进城了。
临走,娘说:“三呀,在外面别太累,胃病犯了就回来,娘给你做香菇面。”
刘三说:“娘,儿子不孝,不能天天守着你,这张卡里有10万块钱,你存着吧,就当你的养老钱,想吃啥买啥。”
娘瞪大了眼,娘说:“你这钱来路不明,娘不能要,娘花不着钱,你能平平安安,我就心满意足了。”
娘又生气地说:“这张卡,谁给你的,你马上送回去,不送回银行卡,以后你就别叫我娘了。”
娘还说:“做人得讲良心,老百姓是你的衣食父母,必须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刘三听得泪光闪闪。
回城后,刘三立即将银行卡退给了李老板。
半年后,李老板做的豆腐渣工程出事了,很多人受牵连。这是刘三第一次收银行卡,也是最后一次,刘三想起这事,就出一身冷汗。
再次吃到娘做的香菇面,刘三感到很幸运。
娘说:“金银财宝是身外之物,山珍海味不会长久,不如娘给你做的一碗香菇面。”
娘又说:“娘再穷,也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家里再难,娘也没拿过别人的一点东西。”
刘三吃着面,听着娘的话,竟让水蒸气熏出一脸泪……
原载2020年11月6日《京九晚报》
作者简介:
张学鹏,河南虞城人,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百花园》《天池小小说》《小说月刊》《当代闪小说》等报刊。有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期刊选载,并入选各类文学选本。出版诗文集《乡村之恋》。
(责任编辑:隋荣)
点击量: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