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网站:
文艺评论

微童话创作之我见



子  鱼


前  言


微童话在儿童文学圈内掀起了不小波澜,一些作家开始转向专业创作。作家秦文君不久前曾在微童话研讨会上表示,微童话的出现给童话界打了一针强心剂。在新浪微博上,儿童文学界的众多作家、编辑、出版商都热衷于转发和讨论微童话作品,形成了一派十分活跃的学术、阅读局面。

“微童话”是为童话寻求一种微小精薄的出路;“微童话”是童话另一种精简的创作形式;“微童话”是童话在时代驱使之下的一种流变。但无论微童话的表现怎样“变",皆离不开赋予童话应有之本质,纵使形成一种新的创作体裁。微童话本身仍是童话,不应因冠上“微”字之后,降低童话的质量、条件。

既然“微童话”仍有“童话”二字做为包装,皆应以形成童话的条件作为创作的形式与内容。笔者大量书写“微童话”,台湾写微童话进行有系统发表,可谓第一人,故对微童话有己见,提供在创作上之看法。


微童话是童话体裁的流变


中国第一本部微童话书。作者亚东,中国微童话第一人,2007年开始从事微博童话写作,2011年6月在新浪微博开始连续发布微童话作品。《一本最美的早晨》,60篇精选原创微童话,2012年2月出版为中国首部微童话书。

这触发“微童话"创作的体裁开始了。藉由手机发短信作为平台,提供微童话发表,开启微博一种微文化的需求。当人人都能在微博上发表作品,无形中让“微童话"蓬勃发展。

文学创作体裁本会流变,童话发展过程亦是如此。从“古典童话"开始,十七世纪法国贝洛尔首开其端,他将民间故事改写成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一六九七年出版《鹅妈妈故事》即是。“艺术童话"发展,使童话进入“文学化"、“艺术化"境界,代表性人物即安徒生,藉丰富想象力与写作技巧创造童话一个新时代。“现代童话"是用童话体裁写现代的事物、观念、现象等。这是一个充满童话的世界,身边的事物、发生的事件,都可用想象的手法,生动有趣的表现出来。

可见“童话"是会经过流变,随时代需求因应体裁创作形式,“微童话"起源微博贴文发表,凝聚形成童话创作体裁。以手机短信为载体的微型童话出现,进入以微博为载体的微文化时代来临。因为人人都能在微博上发表作品,零门槛的准入模式,只要创作皆可发表,让读者与作者能在微博即时交流,这缩减流程的网络现象,加速了微童话的创作与发展。


微童话形式与内容


一、微博决定微童话的形式

2012年04月15日《文艺报》论述微童话,在<微童话:是泡沫还是童话新发展>一文中对微童话有明确的说明。“微童话”倡导者盛子潮就将其定义为:“以微博为载体,并主要依靠微博传播的一种儿童文学新文体”。可以了解微童话的形成,拜赐微薄强大的功能,为微童话的创作提供平台,也因应趋势产生为儿童而写的创作体裁。微薄因以140字为最大数量,故微童话的要求数字在这范围之内。

微童话的“微”,既是指微小,也是指微博,产生于新媒体的新形式文体。因此,微博决定了微童话短小快捷的性质。微型童话的诞生,在这公式的框架之下,在微薄推波助澜的影响下,散播速度极快,不限定一定要作家才能书写,一般人只要愿意皆可创作与发表。故在微薄发表为微童话带来极佳优势,但也有相对劣势:


微童话优势:借助传播媒体——微博载体散播极为迅速。

微童话劣势:微博刷新率高,微童话很容易成过眼烟云。


上海大学的谭旭东指出,“微”是要借助于微博进行在线书写、评论和阅读,同时在“微”的形态里运作词句、构造形象、讲述故事、表达思想和情感。意味着微童话虽然微小该具有童话的条件都应具备,这才是微童话精神。

微童话这样的体裁出现,在微童话力量所及的范围内,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都需要调整心态来适应它的出现:既要正视它的作用,也要扩充它的内涵。儿童文学作家冰波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写作者拿不出像样的作品,让读者失望,那么就会成为泡沫。因此,成为泡沫还是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童话文体,不是由传播方式决定的,而是由作品质量决定的。

二、微童话具有童话的特质

林良在<童话的特质>提到:什么是童话?它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一)物我关系的混乱

(二)一切的一切都是人

(三)时空观念的解体

(四)超自然主义

(五)夸张的“观念人物"

微童话既然冠上童话,就不能失去童话特质。这也说明童话是属于“幻想”,它是“合情合理的胡说八道";“至情至性的荒诞怪稽"物我混乱、拟人、时空解体、超自然、夸张形成叙事的节奏。

所以微童话创作应符合上述要件,掌握的要件,不能只是“短小精薄"而已,一切属于童话之要领均应顾及。一个微童话写作者要控制节奏,把握时机,用准修辞。微童话需要“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和生活性,结合孩子的生活和成人周围的环境,把趣味性、生活气息和幻想性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故事核和主体形象的叙事”。

作家高咏志认为,微童话应具备文学性、可读性、颠覆性。他指出,因为“微”,所以掺不得水。掺水了,一目了然。这么短,想站住脚,必须强化文学性。微童话产生在微博上,一闪而过,没磁性,吸不住人,过而不留,所以必需有可读性。

微童话是新文体,它对原有的童话观,应该有所颠覆,偏诗意的、偏故事的、偏寓言的、偏散文的、偏戏剧的……偏什么都可以,怎么偏都可以,偏多了就有颠覆的可能。创体伊始,不能画地为牢,但如何偏,如何颠覆,万变不能离其宗,有三条不能动摇:童话素,童话感,童话味。故无论颠覆,不离其宗的在于童话的特质不能背弃,一但背弃就不能以“童话"为名。

三、微童话更着重“锻句炼意"

童话是属于儿童的,免不了拟人的角色,孩子喜欢动物,书写的语言以浅语作基础,在140字范围之内,故有作家将微童话的创作归纳成一个公式:


动物角色+儿童腔调+140字=微童话。


在童话的要素儿童、想象与故事。“儿童"指的是欣赏的对象;“想象"指的是童话的特质;“故事"指的是童话的情节性。蒋风先生指出,童话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的想象力的奇特情节,编织成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动物角色"与“儿童腔调"皆属以儿童为本位的观照,独为符合“微小"之原则的限制在140字,成为创作上之限制。

所以,认真写好这种新的文学形式,是有难度的。“传统的童话,无论你用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但微童话,难度在于,要用140个字写出一个新的童话形象来。”新的童话形象,最要紧的,当然是要充满生活味和人情味。“这也是微童话区别于非黑即白或教育味道浓厚的传统中国童话和西方经典童话的好玩之处。”

因为短小精薄即要完整呈现故事性,故“锻句炼意"成为内容上重要的书写技巧。高咏志认为微童话要有高远的立意,炼意比炼句更重要。“微童话要什么意呢?肯定离不开创意、诗意、画意。想象力是童话之母,微童话尤其依赖于奇思异想。”學者王勇英承认在写微童话的时候更注重童话意境,“因为可能原来用三句话写出来的意境,现在要用几个字写出来,对写作的要求更高了”。


对微童话创作之我见


微童话依然属于文学的范畴,所以就势必要遵循文学的要求。冰波强调,优秀的微童话应该凸显短小的篇幅、精妙的构思,能快速、简明、形象地传递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情感的领悟,并留给读者思考、情感回味和想象空间。

对于微童话创作,个人认为千万不要沦为带着“手铐脚镣"创作的窘态,故有一些看法:

一、字数应取一个范围

微童话起源于微博平台限制140字以内;“微"有短小精薄之意,应坚守140字创作体材。个人认为,在不失微小的原则下,应稍作弹性放宽。网络日新月异,微博因功能限制,设定140范围,然微博已经渐被如微信等取代,早已不限定140字。为提高广大微童话爱好者的创作积极性。坦言之,现在还属于实验阶段的创作体裁,应有限度调整。故认为微童话应与时俱进适度增减字数之限制。但不失“微"的概念,字数当然不可过多,取一定之范围内作为限制。主要是故事能表达清楚,在长话短说中,能用语极浅,用意极深。

二、微童话不限定角色

童话具有物我混乱、拟人、时空解体、超自然、夸张等特质,故在角色设定上应不只是动物角色。童话人物有常人、超人、拟人。常人形象,指的是出现童话中人物,具有常人形体与特性;超人形象,指的是童话中出现人物,在常人基础上,加上神的特征;拟人形象,指的是出现童话中的事物,除具有原型特性之外,还有人的特征。按此原则,微童话不应只设定动物角色。举凡构成童话的要素,角色的设定,动物、人类、事物或神等都可作为童话的角色。

三、微童话应更着重故事

童话是故事,故事着重情节,情节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提出冲突,然后叙述解决冲突的过程,最后交代结果。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冲突问题,即形成目标,为达成目标,乃采取行动,行动之后必带来某种结果。这目标、行动和结果,就是“故事"的要素。所以,童话作品中应有作者面对冲突问题或努力目标,处理问题的能力或是目标行动,而最后是处理的结果。故童话没有具备“故事"要素,那就变成散文或其他文体。赵冰波和盛子潮坦言,前景看似一片大好的微童话,创作上确实面临很大挑战,毕竟要在如此短篇幅内写出故事结构完整又具备幻想性和寓意的童话,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微童话是以童话为名,叙述内容终究不能离开“故事"。

四、微童话应扩大题材

谭旭东强调,微童话的主题内涵是没有限制的,哪怕是教育主题,也并非不可以进入,就像绘本故事,有的就是对孩子进行行为教育,但也不损坏绘本之魅力。“微童话的功能很多,写作者可以定位于某一个主题,或者为培养某些习惯来构造故事”。微童话有时候可能正如一些甜点,但它依然是微小且精干的童话,还有“存在的必要”。

微童话尚处实验性质,应更具开放的态度,接受不同形式书写,只要合乎童话之要素,都应可被接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表示:“用什么形式发表童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表的必须是真正的童话故事。

五、微童话必须具有“童话眼”

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大的内涵,使读者在一、二分钟内,接受一个故事,得到一份感动和启示。但在这高度浓缩的内容中,所要发会的应是内含大于形象的语言容量,展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由微知显得艺术魅力。微童话是呼唤小读者主动参与,接受“瞬间"洗礼,获得启示与感动。因为文字少,故事意涵还要延伸至篇幅之外。但如何达到这“微言大义"、“微小显耀"的功能,则非在“童话眼"着手不可。

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要达到具备童话应有的条件,非常不容易。台北教育大学张春荣指出,“凝炼"与“强度"是艺术特色。经济浓缩的文学手法,以精妙构思、统一原则,抓住精彩的“关键点",以少总多发挥语言艺术最大效应。所以微童话要表现“精"的要领,更要以“精"为核心。微童话呈现了篇幅精短、选材精粹、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这核心的展现,以儿童为本位,表达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架构应是均衡,追求诗的意境,意象的延伸,讲求字句的密度,但又要以儿童能认知的浅语作为语言艺术。创作使儿童读起来亲切有趣的作品,一定要熟悉儿童的语言,了解儿童的语法。既然使已最少文字表现为童话最大内含,在创作上,就更着重“童话眼"的表现。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指出,一则优秀的微童话,必须要有“童话眼”,它或是意境或是寓意或是一个新颖的童话人物,要么有趣味,要么有意味。掌握“童话眼"与掌握“诗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外乎寻出影响篇章的叙述,融入情节最大的张力,它具有悠远的意涵,意涵是在文字叙述之外。

因为,仅仅用“动物角色+儿童腔调+140字=微童话”来定义理解是不准确和片面的。很多作品的篇幅是做到了在140字以内,但还是太“水”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童话眼”。意即不重视“童话眼"的经营,微童话的“质"便要降低。


结语


乐观所见微童话迅速且蓬勃之发展,一种创作体裁的出现,代表儿童文学属于童话的一个时代的开启。但毕竟“微童话"刚刚起步,仍要历经时间的考验。微童话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专业创作人才写出精品。在质与量上,还要一段时间的淬炼才能见到成效。

冰波说,“将来,微童话一定能在儿童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陈梦敏提出,一个微童话作者要以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自己将要写作的文体,不管是巨童话也好,微童话也好,有了敬畏之心,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微童话作为技术时代的新生儿,理应给孩子提供多角度的、新颖的内容和思维模式;但是我们也不能给它过大的压力和期望,使它失去轻松活泼的青春力量。

微童话不应戴着手铐脚镣。微童话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作为一种作家与新媒体的全新结合形式,并不能只是单纯地在技术上进行捆绑,而是需要渗透到创作中,如此,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走得远。



点击量: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