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网站:
儿童小说

王 荀[河 南]:锦鸡峰




上午十点二十分,画家启凡与妻子金菊香兴冲冲地来到锦鸡峰东峰。看到对面西峰上一只只活泼可爱、美丽优雅的红腹锦鸡,启凡格外兴奋,端着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

启凡到锦鸡峰采风,缘于金菊香朋友圈里的一个视频。凌晨六点钟,金菊香一觉醒来,看到朋友圈的视频,惊喜万分,忙推让启凡看。启凡睁开惺忪的眼睛,越看越稀奇。视频中,数千只红腹锦鸡踵趾相接,分外壮观。“走,咱去看看吧,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听到金菊香的话,启凡笑了,从网上买了两张高铁票,背着行囊,来了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锦鸡峰过去叫松树峰,距县城九公里,因峰顶郁郁葱葱的白皮松而得名。近三年来,越来越多的红腹锦鸡云集至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县政府想拉动旅游,故把松树峰更名为锦鸡峰,把松树峰镇更名为锦鸡峰镇,把松树峰宾馆更名为锦鸡峰宾馆。据说,县政府已将锦鸡峰列入旅游建设规划,很快就要把这里开发成景区了。

西峰山势险峻,人迹罕至。游客观赏红腹锦鸡,只有到东峰顶来。每天人来人往,笑语连连。

拍了几张称心如意的照片,启凡找块平地,支起架子,展开四尺斗方宣纸,从包里掏出国画颜料,挤到瓷盘边,往盘中间倒点儿矿泉水,拿起毛笔,看着西峰飞来飞去的红腹锦鸡,构思片刻,就要动笔作画。

眼前草丛中有几个游客扔的空饮料瓶,启凡看着很不舒服,弯腰捡拾起来,放进身旁的塑料袋中。

“爷爷,这个画家咋还捡破烂?”

启凡扭头看去,只见一个老人拉着八九岁的小男孩,慢悠悠地走上来,脸上汗涔涔的。

“这是一位穷画家。”老人附在小男孩耳边说,声音不高,启凡却听得真切。

画着、画着,启凡渐渐进入了状态,越画越生动传神。游客纷纷聚拢过来,静静地看着,不时地发出惊叹声。老人也过来凑热闹。小男孩将手中刚喝完的空饮料瓶子,轻轻地放进启凡身旁的塑料袋中。

小男孩端详启凡许久,拉了拉老人的手,低声说:“爷爷,我看他是启凡大师。”

“别胡说,启凡大师咋会到这儿来?”老人摇头否认。

“真的,爷爷。”小男孩眨了眨眼睛,十分认真地,“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看图识字,卡片上有书法家、画家、音乐家的图片。他就是启凡大师。”

“大千世界,人像人挺多的,别胡说。”老人不以为然。

“我没有胡说。”小男孩挺不服气,径直走到正在潜心作画的启凡面前,“爷爷,您是启凡大师吗?”

启凡看了看这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笑呵呵地反问道:“您说呢?”

“我说您是。”

“你说是,就算是吧。”启凡刮了一下小男孩的鼻子,仍然笑着。

“不可能。”老人不容置疑地说,“若是启凡大师来了,县文联主席、美协主席,还有那些画家们,就会蜂拥而至。这,绝对不可能!”

启凡不动声色,继续作画。

“我看过不少画家的名片,有老虎王、牡丹王、梅花王、山水王。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有位中年游客请教启凡。

“我从来不信画王之说。”启凡喝了一口矿泉水,笑容可掬地,“艺术是一座高山,每个从事书画艺术者,天天都在努力,随时都会超越。换句话说,再有成就的艺术家,如果不持之以恒创新,都有被淘汰的危险。”

启凡边说边画。不大一会儿,一幅线条流畅、笔墨精湛的山水画,就呈现在游客面前。特别是画中的红腹锦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

“给我们讲讲您这幅画吧?”中年游客仿佛找到了知音,迫不及待地说。

“行啊,”启凡指着刚刚完成还没落款的画作,讲得头头是道,“画好一幅画,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主题突出。我画的这幅《锦鸡峰》,就是对面西峰的景观。山中悬崖峭壁,山顶土地肥沃,生长着茂盛的白皮松,那是红腹锦鸡的乐园。这些标志性的自然地貌,别处绝无仅有。二是动静结合。在这幅画中,占据多半个画面的是峰顶,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和近处山崖上高高低低的白皮松,都是‘静’,而峰顶嬉戏走动的和空中飞翔的红腹锦鸡,则体现了‘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墨着色,浑然天成。三是画龙点睛。在这幅画右边山崖下不起眼的平地上,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茅草房,虽说占去画面的比例非常小,但那房顶升起的炊烟和院边晾晒的小红衣服,让人感觉有几分诗意,农家日常生活的场景,跃然纸上。”

游客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纷纷与启凡和他的画作,合影留念。

下午四时,启凡的肚子咕咕作响,收拾好行囊,准备去网上预订的锦鸡峰宾馆吃饭歇息。沿着崎岖的山路返程,穿越一片浓郁的柏树林,启凡和妻子金菊香拖着沉重的双腿,行至山下的公路上。途中没有垃圾箱,启凡的手里还提着那袋饮料瓶子。

“收破烂喽——”一个中年男子骑着三轮车,从村子的小巷里出来,高声吆喝着。

启凡忙向中年男子招手:“大哥——”

启凡连喊三声,中年男子没有理会,继续前行。启凡赶忙跑过去。“是叫我吗?”中年男子怔怔地问。

“是呀,”启凡扬了扬手中的那袋饮料瓶子,迅即扔进三轮车里。

“都叫我收破烂的,没人叫过我大哥。”中年男子很激动,从衣兜里掏出一把小钱。

“不要钱,送给您的。”启凡向中年男子挥手告别,转身看到不远处高楼顶的五个醒目大字——锦鸡峰宾馆,飞快地走了过去。


(原载《当代人》2024·5,《微型小说月报》2024·6选载,《微型小说选刊》2024·11选载)



作者简介:

王荀,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山西文学》《芒种》《当代人》《奔流》等报刊发表小小说200多篇,多次被《小说选刊》《作家文摘》《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转载,小小说《小蒜煎饼》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入选《中国当代微小说300篇》《中国当代文学选本》《如有来生》中英文版、初高中语文试卷及各种年度选本,出版小说集《扶贫县长》。


责任编辑:才  丫

二审编辑:隋  荣

终审编辑:王  如



点击量:243